一、儲糧概念
1. 什么叫糧油儲藏?
糧油儲藏即糧油保管,是指糧食、油料和油脂在離開生產領域,尚未進入消費領域,而在流通領域的停滯,它是糧食流通中間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2. 什么是糧油儲藏工作?
無論何種糧油都要有日常的管理,這種管理工作就是糧油儲藏工作。糧食儲備是國家發揮宏觀調控作用、保障市場正常流通的重要保證。因此,國家儲備糧油是儲藏工作中所要研究的中心課題。
3. 糧油儲藏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糧油儲藏的主要任務是:盡量保持糧食的原有品質,采取一定措施減少不應有的儲藏損耗,節約保管費用,為企業建設積累資金。糧油安全儲藏的基本條件是干燥、低溫、密閉。
4. 為什么要進行糧油儲藏?
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必需品,國家建設、人民生活都離不開糧食。糧食儲藏對糧食的及時收購、按時調運、準備加工、保證供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糧食儲藏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糧食儲藏是保證流通順利進行的手段。糧食形勢和糧食價格對市場、社會的穩定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糧食儲藏好像水庫,如果沒有一定的儲藏量,糧食流通市場就像流水一樣會被中斷。因此,搞好糧食儲藏,管好“蓄水庫”,才能保證市場供應和糧食流通順利進行。
第二,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俗話說“肉禽蛋魚”是用糧食換來的,說明糧食與人民生活的密切程度,同時糧食也是食品、醫藥、化工、釀造等很多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原料。人民日常生活、工農業擴大再生產都是以糧油作為生活、生產的基礎,如果沒有糧食儲藏,日常生活與擴大再生產就無法保證。
第三,糧食是備戰備荒的重要戰略物質。中國有句古訓,叫做“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主”,糧食是中國農業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始終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就有“糧食緊,天下緊”、“糧食定,天下定”,“手中有糧,心里不慌” 的說法,糧食是國家發揮宏觀調控、維持市場與社會穩定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支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是“備戰備荒”的戰略物質,有糧食儲藏,不管遇到何種災荒、戰事,國家都可應付自如。如果沒有糧食儲備作為物質基礎,備戰備荒就成了一句空話。
5. 在現代儲藏中,主要應用哪些技術?
為創造一個合理的儲糧環境,控制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確保儲糧安全,在生產中應用的主要儲糧技術有:⑴糧情檢測:利用計算機電子檢測技術,為隨時了解深層糧堆的儲糧狀況提供一種手段,這對掌握糧情變化動態,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極為有利。⑵干控:通過控制儲糧的水分含量,創造一個不利于蟲霉生長的低水分環境,如高溫干燥、機械通風。⑶溫控:通過控制儲糧的環境溫度,創造一個不利于蟲霉生長的低溫環境,如低溫儲糧、谷冷機冷卻。⑷氣控:通過改變儲糧環境的氣體配比,達到殺蟲、抑霉、保持糧食原有品質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⑸化控:利用藥劑產生的毒氣阻斷蟲霉正常的代謝過程,達到殺蟲抑菌的目的,如藥劑熏蒸、有機酸抑菌、防護劑保糧。⑹綜合保糧技術:我國儲糧工作者在長期儲糧實踐中,開發出具有我國特色、利用多種儲糧技術進行綜合治理的技術,如“雙低”(低氧、低劑量)、“三低”(低氧、低劑量、低溫)儲糧。
6. 為什么說國民經濟發展離不開糧油儲藏?
⑴從時間上看:糧食生產是季節性的,而消費是常年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時間差;不管南方北方,不論生產一季或三季,糧食生產都是在一定的季節里,而生產、生活對糧食的消費則是經常、均衡的,沒有季節性,這就構成了儲藏的需要;尤其對我國有13億的人口大國來講,必須有大批糧食儲藏,以維持常年需求,以備急用。
⑵從空間上看:農村種植糧食,城鎮居民口糧及各種消費糧食的行業,糧食生產與消費往往不在同一地點,勢必會造成部分糧食停留在運輸途中,形成在途糧食商品的儲存。
⑶從加工角度看:收購的一般是原糧,消費的是成品糧,對這些原糧有一個清理、再加工,以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在糧食銷售之前,需有部分糧食儲藏。
⑷從防災備荒看:全國每年不同地區總會有一定范圍的自然災害,為應付急需,也要求常年儲藏一定數量的糧食。
7. 什么是科學保糧?
科學保糧就是用科學的方法保管好糧食,按照糧食的變化規律,做到安全儲藏,避免或減輕蟲、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損失,抑制或減緩糧油陳化速度,減少糧油的損失損耗,降低保糧費用,減輕勞動強度,保證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等所采取的一些安全、經濟、簡便、有效的保糧方法和措施。同時還要認真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保糧方針,分別采取清潔衛生、物理機械、化學藥劑、溫控儲藏等措施,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進行綜合防治,確保儲糧安全。
二、入倉糧質要求及準備工作
8. 收購入倉的中央儲備糧油必須符合什么質量標準?
收購入倉的中央儲備糧油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糧食必須是國家標準中等以上的新糧,油脂必須是二級以上的新油,并符合糧油衛生標準(詳見GB1350~1354-1999、GB2715-1981、GB2716-1985以及GB1534~1537-1986和GB10464-1989)。
9. 對入倉的糧質有何要求?
為了確保新建平房倉和淺圓倉的儲糧安全,其入倉糧質除滿足“干、飽、凈、無蟲”的要求外,入倉的糧食水分必須符合當地糧食安全水分標準,在《高大平房倉儲糧技術規范》和《淺圓倉儲糧技術規范》中專門強調了平房倉的入糧雜質含量不得超過1%,淺圓倉的入糧雜質含量不得超過0.5%,長期儲藏的糧食,入倉的儲備糧品質必須符合《糧油儲存判定規則》中“宜存”指標的規定,發熱、霉變、有蟲的糧食或已陳化、品質劣變的糧食、不符合有關衛生指標的糧食不得入倉。
淺圓倉、筒倉儲糧數量多,進糧落差大,自動分級更加明顯,濕熱極易積聚,會促使糧食生蟲、發熱、霉變,所以入倉的糧食要全部清理,水分、溫度要均衡,不能將發熱糧、高水分糧混入其中,對不安全糧要及時干燥,糧食水分必須在安全水分范圍以內,玉米、小麥、大豆水分都要在12%以下,秈稻在13%以下,粳稻在14.0%以下。短期儲存超過安全水分的糧食,要按照糧溫、水分的安全臨界期限掌握出倉時間。
10. 為何要強調入倉的糧食質量?
眾所周知,良好的糧質是安全儲糧的基礎,這對新建的高大倉房的儲糧來講尤為重要,但在生產中許多糧庫并沒做到這一點。由于新建倉儲糧多、糧層厚,加之機械進糧,自動分級現象會更加明顯,如果不控制入糧質量,就會給儲糧帶來無窮的隱患,正如在日常儲糧過程中所遇到的糧情不穩,糧食發熱、生蟲,局部通風不透、殺蟲不徹底、發熱霉變等現象都與糧質差有關,都是糧食的水分高或雜質多、分級嚴重引起的。因此,在尚無取得大糧堆儲糧經驗的現在,更要強調入倉的糧食質量。
11. 如何控制入倉糧食的輕型雜質含量?
針對在儲糧過程中大都是由輕雜、大雜的分級引起糧食發熱霉變的特點,眉山庫狠抓入倉糧食質量,自制專利產品——風篩機,在入倉過程中利用溜篩+軸流風機的工序,清除糧食中的大雜與輕雜,使得糧食在儲藏過程中穩定性提高,保管人員勞動強度低,并通過糧質好、等級提高、售價高來彌補糧食重量的損失。
12. 為何要做好新倉入糧的準備工作?
大跨度的新倉儲糧多,不易翻倒,它的隔熱防潮、氣密性能和倉內設施質量好壞與糧食安全儲藏關系密切,在入糧之前要做好倉房與配套設施的檢查,注意改善倉房各孔洞的隔熱性能,檢測電纜性能,還要做好倉房與設備的清理、消殺工作,以確保入糧后的儲藏安全。
13. 為何要嚴格新倉厚糧層的查倉制度?
大糧堆、厚糧層的新倉要比原有的舊倉管理難度大,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認真檢查糧食自動分級的分布狀況,加強查倉制度和對糧情的分析,要比以往更加注重糧溫的檢測與分析,及早發現問題,為采取相應措施提供依據。
14. 入糧時,為何要做到“五分開”?
進糧時,要按入倉糧食的品種、水分、雜質、新陳的不同,以及有蟲與無蟲,分開存儲。這是因為糧食品種、品質、等級的不同,水分與雜質的含量不同,其結構、形態、內部生理生化反應都不相同。若將其混裝,會造成糧堆內的品質不均勻,引起不良情況發生,危及到儲糧安全。因此在入糧時要做到“五分開”。
15. 為什么新倉不能進新糧?
因為新收獲的糧食未完成后熟,在儲藏初期極不穩定,加上對剛建成的新倉性能不甚了解,儲糧危險性較大。因此,新倉建成后,應首選一些已完成后熟期的耐儲品種進行保管,等到對倉房性能有所了解后再改儲其它品種。小麥的耐儲性最好,建議小麥作為北方庫點的首儲品種,早秈稻的水分低、好保管,建議作為南方地區的首儲品種。平時所講的“新倉進新糧”應當是指度過夏或儲存半年、穩定性較高的糧食,并非是指新收獲的糧食。
16. 儲備糧為何要貫徹推陳儲新的原則?
為了確保糧食的使用價值,應該貫徹“推陳儲新”的原則。糧食是有生命的,陳化是自然發展規律。陳化會影響到糧食的食用品質,以致降低或喪失使用價值。因此,確保糧食的使用價值是糧食儲藏的首要任務。推陳儲新是保證儲糧品質常新、維持儲糧使用價值長期不變的根本措施。所以對儲備糧除加強科學保管外,還必須貫徹“推陳儲新”的原則。
17. 為何要強調保管員經常入倉檢查糧情?
近年來在新建的糧倉中,盡管都配備了先進的糧情檢測系統,但先進的儀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管員的部分工作,還不能完全替代人體的感官功能。保管員進倉可以通過人體的視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器官去感受倉內氣味、糧食的散落性、糧溫等變化,再結合儀器的檢測結果,對糧情變化趨勢做出正確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儲糧安全。
18. 新倉房為何要扒平糧面進行儲糧保管?
目前,我國所有倉房的糧堆通風系統的設計,以及入糧結束后包括平衡通風、降溫散濕、熏蒸殺蟲等儲糧管理都是以平糧面為依據的,因此在入糧結束后,要及時平整糧面。堆糧高度一致,可使通風降溫或環流熏蒸時的各處糧層阻力一致,氣體分布均勻,提高通風與熏蒸的效果,也有利于薄膜覆蓋。盡管平整糧面的勞動強度較大,工作環境較差,但它對尚無大糧堆儲糧經驗的保管人員來講是重要的,至少目前這樣做是必要的。待以后掌握錐頂糧堆儲糧性能并按之布置風道后,就可以不平整糧面了。
19. 如何解決淺圓倉中心落糧點處雜質積聚嚴重的問題?
250億㎏新倉建設中,淺圓倉入糧落糧點有20多米高,若倉內裝有布料器,由于在入糧過程中落料點分散,倉中心部位不會形成嚴重的自動分級現象。然而對未裝布料器的淺圓倉,入糧過程中在淺圓倉中心形成嚴重的雜質積聚點的可能性較大,此時可采?。孩旁谌爰Z過程中,不斷用吸糧機或人工方式把中心部位含雜量大的糧食取出進行清理;⑵抽芯除雜法:待全倉糧食入滿后,打開淺圓倉中心卸糧口的閘板,放出倉中心含雜量大的糧食,進行清理后再重新入倉。此法在采用中心管入糧的筒倉儲糧管理中,已取得良好效果。
20. 如何判斷糧食入倉的雜質區?
不同的入糧方式,雜質聚集的規律是不同的,因此可根據入糧方式來判斷雜質的分級區;另外,可根據測溫系統反映出的高溫點、通風過程中不降溫的部位、熏蒸殺蟲不徹底的部位或米溫計較難插入的部位,都有可能是雜質分級區,再結合扦樣檢驗,就可確定雜質的分級區。
21. 高大平房倉在入糧前應做哪些檢查?
高大平房倉是一種新倉型,為做到對倉體結構和配置設備性能的質量心中有數,應在入糧前對倉房施工質量和配置設備進行檢查。
⑴檢查倉房的施工質量:倉頂不漏,倉壁無裂縫,地坪不返潮,倉房隔熱符合安全儲糧的要求。
⑵檢查通風系統:按所配置的通風系統,安裝好通風設備。在通風道的各接口部位必須有防止糧食漏入通風道的措施。機械通風系統安裝后,應進行通風道的風量測試及風量分配等調試工作,并寫出測試報告。地槽通風系統調試后,不得隨意移動調后的閥門位置。與進風口連接的風機應與測控系統的通風控制接口聯接,在通風時達到對風機的自動控制。
⑶檢查氣密性:對倉房的門、窗及進風口密封后進行氣密性檢查,達到在500Pa下的壓力半衰期不小于40s的起碼要求。
⑷檢查糧情測控系統:糧情測控系統安裝應符合《中央直屬儲備庫糧情測控系統技術質量要求》,在正式裝糧之前要進行空倉檢測調試。布置測溫電纜的間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點距不大于2m,在糧面下、靠墻壁和距地坪30~50cm處必須設置測溫點。
⑸檢查動力負荷:糧庫的動力負荷要滿足大功率風機等用電機械的要求,配有谷物冷卻機的糧庫應根據一次開動谷物冷卻機的臺數配足動力負荷,保證相關設備匹配和安全工作。
22. 淺圓倉在入糧前應做哪些檢查?
淺圓倉是一種新倉型,為做到對倉體結構和配置設施性能的質量心中有數,應在入糧前對倉房施工質量和配置設備進行檢查。
⑴檢查倉房的施工質量:倉壁、倉底未干燥或受潮均不得裝糧,倉頂防水及隔熱效果是否完好有效。
⑵檢查通風系統:通風系統的設計及設備選擇應符合《中央直屬儲備糧庫淺圓倉設計暫行規定》,風道應暢通,通風孔板安裝要牢固,并能承受清倉機械的載荷。
⑶檢查氣密性:倉內所有通氣孔、門及進出糧口等密封后,在500Pa下的壓力半衰期不小于60秒。
⑷檢查糧情測控系統:糧情測控系統安裝應符合《中央直屬儲備庫糧情測控系統技術質量要求》,要在正式裝糧之前進行空倉檢測調試,測溫電纜間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點距不大于1.5~3m,距離糧面、底面及倉壁各30cm左右處必須設點檢測。電纜安裝應牢固,在糧食進倉沖擊時不漂移,能承受糧食出倉產生的拉力,在糧食出倉過程中,其電纜布置不能妨礙清倉作業且不被機械所損壞。
⑸檢查環流熏蒸系統:按《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規程(試行)》中有關規定執行。
⑹新建淺圓倉初始裝糧應進行試裝糧壓倉試驗,進行沉降觀測。正式使用裝糧后2~3年內,應每隔3~6個月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壓倉方法按《中央直屬儲備糧庫新倉初始裝糧壓倉的暫行規定》執行。
⑺淺圓倉裝糧前應徹底打掃,清除殘留糧粒、灰雜,如已感染害蟲,要用藥劑殺滅。所有進出糧設施在裝糧前必須嚴格檢查,發現有蟲或蟲卵要進行處理后方可使用,處理前后要做好隔離工作,防止傳播和再感染。
23. 同一倉房在分批進糧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同一倉房分批次進糧時,糧食質量要一致,各批次間的糧食溫度差,特別是港口庫長途海運的糧溫應小于當時的露點溫差。若達到或超過露點溫差時,應及時采用機械通風方式均衡糧溫,防止糧食結露。
三、主要糧食和油料的保管
24. 稻谷的儲藏特性是什么?
稻谷具有完整的谷殼,它對防止蟲霉危害與溫濕度影響有一定作用,在儲藏過程中穩定性較高,但稻谷后熟期短,不耐高溫,易黃變和陳化,易發熱、結露,水分超過25%即可發芽。在正常儲藏條件下,新谷的生理活性較強,呼吸旺盛,變化較大,一年后逐漸減弱,繼而趨于平緩,儲藏穩定性增高。早、中稻收獲時氣溫高,便于干燥,入庫水分低,但易感染害蟲;晚稻秋后收獲氣溫低,蟲害較少,但不易干燥,入庫水分較高,容易引起發熱霉變。稻谷儲藏期不宜超過三年,即使不生蟲發熱,也要注意定期輪換,特別是長期儲備的糧食要防止因陳化而降低品質。
25. 稻谷儲藏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⑴控制水分。使稻谷處于安全狀態是安全儲糧的根本宗旨。稻谷發熱霉變都與其所含水分有關,因此稻谷入倉時必須嚴格控制水分。對超標準水分的糧食一定要抓緊降水工作。
⑵清理雜質。稻谷中?;煊邪拮?、雜草、穗梗及癟粒等有機雜質,特別在機械進糧時,由于自動分級現象會造成雜質在糧堆內積聚。這些有機雜質帶菌量多,呼吸強度大,吸水性強,加上細小雜質使糧堆孔隙度減少,形成濕熱積聚、不易散發,容易造成糧堆內發熱霉變。因此,稻谷入倉時,要清理過篩,嚴把質量關,把糧食含雜量控制在0.5%左右,提高糧食儲藏的穩定性。
26. 中早稻與晚稻在儲糧特性上有何不同?
中早稻因收獲較早,入倉后原始糧溫較高,堆內積熱不易散發,容易形成初期發熱,也易遭受害蟲為害;這種高溫糧進入秋末冬初,由于大氣與糧食之間溫差過大,很容易結露生霉,這是保管稻谷較為突出的問題。晚稻收割時,氣溫已經較低,不易及時干燥,原始水分較高,易于發熱霉變。秈稻入倉水分較低,發熱較少;粳稻入倉水分較高,一般到次年春暖后易出現發熱。水分在17%以上的,即使在冬季也可能發熱。
27. 早稻應采取哪些主要儲藏措施?
早稻收獲早,質量良好,水分較低,但入倉時糧溫較高,本身代謝旺盛,容易感染害蟲和引起早期發熱。因此,新谷入倉后應適時通風,均衡糧溫,使新谷釋放出濕熱。一般經過通風降溫后,結露或發熱現象基本可以避免。待糧情穩定后,及時進行密閉儲藏,利用自身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缺氧環境,達到控制蟲害、延緩陳化、保持品質的儲藏目的。如糧堆自身不能達到低氧環境時,也可采用其他氣控儲糧的方法。
28. 晚稻應采取哪些主要儲藏措施?
根據晚稻水分大、易發熱霉變等特點,對超安全水分標準入倉的晚稻,應抓緊時間烘干或通風降水,逐步降低其水分含量。待水分達到標準后,再利用低溫季節進行通風,將糧溫降至5~10℃以下。在氣溫回升之前,利用稻谷的不良導熱性,及時進行密閉儲藏,減少外界條件的影響,可較長時間維持糧堆的低溫狀態,減少蟲霉危害,保持較好的儲藏品質。
29. 稻谷為何容易發芽?
稻谷后熟期很短,一般秈稻無后熟期,粳稻只有四周左右。由于種胚成熟較早,大多數稻谷收獲后即具有發芽能力,且對發芽所需水分要求較低,只要達到25%的水分就能發芽。因此稻谷無論在田間或倉內,只要溫度適宜,含水量達到發芽需求,都易發芽。發過芽的稻谷儲藏穩定性大為降低,特別在儲糧過程中,如有倉房漏雨、結露等現象發生,就會導致發芽霉爛,造成損失。
30. 稻谷發熱的規律是什么?
散裝稻谷發熱的一般規律是:秋冬季節多從糧堆的中下層開始,以后逐漸向上發展;夏季多從朝陽靠墻面的上層開始,以后再逐漸向內發展;因漏雨或吸濕而引起的發熱,則多從糧面、倉墻四周、地坪等返潮部位開始,然后再向糧堆內部及中下層發展。
在發熱過程中,有的稻谷糧溫上升數天后溫升暫時減慢,以后再繼續上升。發熱上升的糧溫與糧食水分高低密切相關,即原始水分在15%以下的稻谷不會超過40℃,而水分在15%以上的就可能高于40℃,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在高水分的稻谷上微生物繁殖速度較快。
31. 哪些現象是稻谷早期發熱霉變易于察覺的?
稻谷局部水分增高,微覺潮潤,散落性降低,籽粒發軟,硬度降低,出現“霉蒸氣”,色澤開始微顯鮮艷,繼之谷殼潮潤掛灰、泛白,未熟粒偶見白色或綠色霉點等等。稻谷早期發熱霉變時溫度不高,米質尚未變化,是處理的關鍵時刻,如果以上現象繼續發展,將出現明顯的發熱霉變,米質將會發生明顯下降。
32. 儲藏期間稻谷為何容易發熱、霉變、生蟲?
新稻入庫后,由于生理活性較強,呼吸旺盛,產生大量的熱量和水分,易造成糧堆內濕熱積聚。若濕熱氣流上升與糧面冷空氣接觸,就會形成結露現象。結露的部位一般在糧堆表層15cm左右最為顯著,結露部位的稻谷水分增加迅速,因此,稻谷就會很快發熱。稻谷發熱與霉變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在梅雨季節,水分含量高達16%以上的稻谷就很容易發熱并馬上霉變;在高溫季節一般都是發熱到中期或后期,才開始霉變,發生的部位多在表層;如果倉壁或地坪返潮,則發芽與霉變就可能同時發生。另外,稻谷也易生蟲,其中以麥蛾、玉米象、米象、谷蠹為害最嚴重。稻谷中害蟲聚集的部位隨季節而變,冬季一般聚集在中下層,春暖以后逐漸遷移至上層。
33. 稻谷的安全水分為多少?
稻谷的安全儲藏水分與環境溫度有關,并隨溫度改變而變化。水分較高的稻谷必須儲藏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水分較低的稻谷則可儲藏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中。因此,稻谷安全儲藏水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根據各地保糧經驗,初步歸納出稻谷的相對安全水分(表7-1)。
表7-1 稻谷安全水分
|
稻谷溫度
|
粳稻水分(%)
|
秈稻水分(%)
|
早、中粳
|
晚粳
|
早秈
|
中、晚秈
|
35℃左右
|
13.5以下
|
14以下
|
12.5以下
|
13以下
|
30℃左右
|
14以下
|
15左右
|
13以下
|
13.5以下
|
20℃左右
|
15左右
|
16左右
|
14 左右
|
14.5左右
|
10℃左右
|
16左右
|
17左右
|
15左右
|
15.5左右
|
5℃左右
|
17以下
|
18以下
|
16以下
|
16.5左右
|
34. 糙米內部主要組分比例各占多少?
在稻粒的全部重量中,稻殼約占18~20%,糙米則占80~82%。糙米各個組成部分的重量比大致是:果皮為1~2%,種皮和糊粉層為4~6%,胚為2~3%,胚乳為89~94%。胚部的各組成部分占全粒重量的比例大致是:外胚葉為0.26%,胚根鞘為0.18%,胚芽為0.34%,胚根為0.18%,盾片為1.18~1.4%。
從上可以看出,糙米中以胚乳所占比例最大,一般在90%以上。特別是糙米經過碾白、去掉糠層和胚部成為白米后,幾乎全為胚乳。因此說,胚乳是構成糧食的主體。胚部所占比重很小,但它是生命活動最旺盛的部分,變質、生霉總是先由胚部開始??穼雍休^多的油和可溶性物質,儲藏時也不穩定,所以精度高的大米儲藏穩定性較好。
35. 糙米的儲糧特點是什么?
與稻谷相比,糙米沒有稻殼,但還有果皮、種皮、糊粉層、胚及胚乳等組織結構和生命活力,孔隙度比稻谷的要小。由于失去稻殼的保護,糙米富含營養的果皮及內部組織直接暴露在外面,又具有完整的胚,呼吸旺盛,如果儲藏方式不適宜,很容易受到蟲霉侵蝕,水分又較稻谷高,所以要比稻谷更難保管,耐藏性更差。特別是經歷夏季高溫,糧食陳化明顯,脂肪酸值升高,發芽率下降,酶活性降低。
36. 為何要儲存糙米?
從儲藏穩定性來看,稻谷高于糙米,糙米高于大米;大米中以秈米較穩定,粳米次之,糯米最差。以糙米儲藏為主,不僅僅是因為糙米能節約倉容和運輸費用,更重要的是解決大米的保鮮問題。低溫儲藏有利于糙米保鮮、延緩品質的陳化。目前,日本是以糙米低溫儲藏為主的國家,我國糙米儲藏較少,需改變觀念與傳統做法,以形成糙米儲藏保鮮為主的儲糧管理模式。
37. 糙米的儲藏措施是什么?
在儲藏期間主要解決的問題是防止糙米發熱、霉變與陳化。從常年儲藏的角度出發,可利用秋冬低溫季節,大力通風,降溫散濕。在春暖前選擇水分較低、品質較好的糙米進行低溫密閉,一般可保管到七月份。當倉溫過高時可用谷冷機輔助降溫來確保糙米的低溫狀態;水分較高、品質較差的糙米應用塑料薄膜密封缺氧度夏;對那些采用一般儲藏方法或低溫密閉的糙米,入夏后出現發熱或在高溫季節入倉已有發熱趨勢而缺乏缺氧保管條件的糧堆,都可實施谷冷機冷卻、化學保藏或大米的膠實包裝等技術措施,確保儲糧安全過夏。
38. 為何大米容易爆腰?
高水分的大米不宜烘干或曝曬,在劇烈干燥降水的情況下,米粒外層干燥快,內部水分朝外轉移慢,糧粒內外層干燥速度不一、體積收縮程度不同會產生爆腰。米粒腰部皮薄,腹面組織疏松,爆腰一般在米粒腰部開始。另外,急劇吸濕或驟冷驟熱也能造成大米爆腰。
39. 引起稻谷產生爆腰的因素有哪些?
在一般情況下,幾乎看不出稻谷中水分梯度分布不均勻的現象,但在某種情況下,即在稻谷急劇干燥或吸收水分的情況下,在稻粒中的水分產生不均勻現象,引起稻粒上發生龜裂或裂紋,即爆腰。另外,機械碰撞也會造成稻谷爆腰,如脫粒機、斗提機等。爆腰后的稻谷在加工時便成為碎米,大米的出品率較低,降低了稻谷的商品價值。
40. 什么是吸濕爆腰?
吸濕爆腰是指已經干燥的稻谷急劇而大量吸收大氣中的濕氣,如遇有暴雨或露水浸濕所產生的爆腰。它分為稻谷在秸桿上吸濕爆腰,在晾曬中吸濕爆腰和干燥后的吸濕爆腰三種形式。其預防措施是第一要適時收割,第二是脫粒后要立即進行干燥。
41. 什么是干燥爆腰?
干燥爆腰是指在機械干燥中,由于糧食降水過快,造成稻谷內部水分表里不一所引起的爆腰,其影響因素有:稻谷在干燥前后的水分含量,干燥空氣的溫濕度,干燥中稻谷是否流動及流動方法,稻谷的單位通風量,間歇式或連續式干燥,干燥時稻谷水分的均勻程度,品種及稻谷有無損傷。降低熱風溫度、干燥速度,采用間歇干燥,增加緩蘇工藝,都有助于減少稻谷的爆腰。
42. 為何大米容易吸濕發熱?
由于大米具有較強的吸濕性,在外界水蒸氣壓力高于米粒時,極易吸濕返潮、生霉發熱,并促進生理代謝加劇。當水分由低增高時,呼吸強度將迅速增大,過氧化氫酶活性也明顯增加。大米吸濕返潮、霉菌感染是造成發熱的主要原因。散裝大米發熱多出現在中上層,包裝大米則多發生在上層第2~3包,然后朝中心部位及深處擴展漫延。
43. 小麥有什么儲藏特性?
⑴后熟期長。小麥品種不同,后熟期長短也不同。大多數品種后熟期在兩個月左右,少數超過80天。含水量適宜的小麥,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質有所改善,儲藏穩定性有所提高。
⑵吸濕性強。小麥外皮較薄,組織松軟,親水物質較多,吸濕能力較強,吸濕后,淀粉、蛋白質水解加強,易遭受霉菌與害蟲的侵襲,引起發熱霉變,使小麥品質劣變。
⑶較耐高溫。小麥具有較好的耐高溫性,在一定的高溫范圍內不致喪失生命力。據報道:水分在17%以上時,干燥處理溫度不超過46℃,或水分在17%以下時,處理溫度不超過54℃,酶活性不會降低,發芽力仍能得到保持,面粉品質因在后熟期經歷高溫而得到改善,做成的饅頭松軟膨大。這就為小麥采用高溫干燥或密閉殺蟲提供了依據。
⑷易遭蟲害。小麥抗蟲性差,收獲時正值夏季,易受害蟲感染,多數儲糧害蟲都會危害小麥,其中以玉米象、麥蛾與印度谷蛾危害最為嚴重。因此,要加強小麥蟲害的防治工作。
44. 小麥在儲藏期間易出現哪些問題?
⑴麥堆結頂。小麥在后熟期間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濕熱,使麥堆上層糧溫增高,水分加大,易引起結頂和發熱霉變,其部位一般發生在糧面下30cm 處,這是保管新麥要特別注意的問題。熱糧儲藏到深秋季節,糧溫高于氣溫,糧堆內外存在溫差,濕熱擴散引起糧堆水分轉移,使上層糧食水分增加,同時也使霉菌大量發生與發展,造成糧堆發生結頂現象。
⑵褐胚。小麥在儲藏期間另一主要劣變現象是胚部變褐(與小麥褐胚病不同),這主要是儲藏方法不當和儲藏時間過長所造成的。另外,微生物的危害也是形成褐胚的重要原因。
45. 小麥保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⑴趁熱入倉密閉儲藏。小麥趁熱入倉密閉儲藏是我國傳統的儲藏方法之一。根據小麥耐熱性好的特點,利用盛夏高溫曝曬小麥,將水分降到12.5%以下,使糧溫達50~52℃,保持2h,趁熱入倉,散裝壓蓋,高溫密閉,使糧溫維持在40℃左右,10d左右可殺死全部害蟲。此后,糧溫逐漸下降與倉溫平衡,即轉入正常密閉儲藏。高溫時間過長會影響小麥的發芽率。
⑵低溫冷卻。糧堆保持一定的低溫狀態,對于延長種子壽命、保持品質有益。進入正常儲藏的小麥,可在寒冷季節進行通風、翻動糧面,將糧溫降至5℃以下,然后在氣溫回升前對倉房、糧堆進行密閉,這對抑制蟲霉、保持品質有較好的效果。長期儲存的低溫糧要嚴防與濕熱氣流接觸,以免造成麥堆表層結露。
⑶嚴防害蟲感染。危害小麥的主要害蟲是玉米象、麥蛾、印度谷蛾等。麥蛾、印度谷蛾成蟲發生在糧堆表層,活動于空間,而玉米象在秋涼后則隱藏于麥堆深處。熱密閉與冷密閉儲藏是防治小麥害蟲的有效方法,要加強管理,嚴格做好防止感染害蟲的工作。
46. 小麥熱入倉應注意哪些問題?
⑴應在小麥熱入倉前10d左右進行清倉、殺蟲、密閉一周。
⑵抓緊伏天出曬,高溫殺蟲。
⑶熱入倉的小麥水分應低于12.5%,軟質小麥水分低到11%,無損發芽率。軟質與硬質小麥水分高到13%,即使冷入倉也對發芽率有損害。
⑷做好密閉儲藏,保持42℃左右的高溫不能超過7~10d。
⑸在進行高溫處理時,時間不宜過長,種麥長期受到悶熱可能產生缺氧呼吸而影響發芽。
⑹熱入倉小麥應注意檢查,特別是在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溫度變化劇烈時,應及時檢查防止結頂。
47. 玉米的儲藏特性是什么?
⑴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勻。玉米生長時,由于果穗的頂部與基部授粉時間不同,致使同一果穗上下部分籽粒成熟度不一致。收獲季節氣溫低,加之果穗外有苞葉,使玉米在田間不能充分干燥,收獲后的玉米水分可高達20~30%以上。高水分玉米脫粒又容易損傷,不利于安全儲藏。
⑵胚部大。玉米胚部較大,約占全粒的1/3左右,組織結構疏松,又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可溶性糖和脂肪,適合霉菌生長和繁殖。胚部帶菌量多,吸濕性強,容易招致蟲霉侵蝕,引起發熱霉變。玉米在儲藏中如容易吸濕、生霉、發酸、變苦等變化都與胚部大有關,這是玉米較其他原糧難儲藏的主要原因。
⑶易破碎。高水分玉米在干燥過程中,一次降水幅度過大、干燥溫度過高和多次提升都會造成籽粒爆腰。當筒式倉型如筒倉、淺圓倉等進糧時,由于糧食落差過大,易造成籽粒大量破碎,一則會影響儲糧的穩定性,二則引起玉米降等。
48. 玉米為何容易發熱霉變?
由于玉米具有胚部大、營養物質豐富、呼吸旺盛、帶菌量多等特點,如果水分超過安全儲藏標準,就會使其在儲藏中比其他糧食更容易發熱霉變。輕者品質下降,重者完全喪失食用價值。常見發熱霉變的部位一般在糧面下30~60cm處,或在底層與倉壁返潮處。這主要是玉米入倉水分較高或者在儲藏期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局部水分增高,霉菌在適宜條件下大量繁殖而造成的。
49. 玉米霉變經過哪些過程?
玉米霉變的初期顆粒鮮艷,散發出甜味,有出汗現象;繼而胚部及碎粒斷面出現白色菌絲(俗稱生毛),有輕霉味;大約在霉變一周以后,就會產生各色孢子,多數為綠色或青色,集中在胚部十分明顯(俗稱點翠),有辛辣氣味。以后隨著糧溫上升,由于微生物區系的變化,綠色菌落逐漸變為灰色或黑色,整個籽粒也漸變為黃褐色。一切孢子都能繼續感染其它籽粒,隨著霉變增多,最后能造成腐爛結塊,失去使用價值。當玉米散發出甜味時,若及時處理還可食用;若發展到點翠階段,則食用品質銳減,嚴重者不能食用。由生毛到點翠僅需幾天時間,一旦發熱,不及時處理,就會腐爛。
50. 玉米如何安全儲藏?
干燥防霉、清理除雜、防治蟲害是糧庫保管好玉米的三項措施。新收獲的高水分玉米要及時進行干燥處理,入庫一月左右,可借助秋冬交替的大好時機,進行通風散氣,防止出汗。對達到安全水分的玉米,在冬季應進行冷卻處理,并做好壓蓋密閉工作,保持糧堆低溫,以利于安全過夏。對感染蟲害的玉米,則要采用藥劑熏蒸殺蟲。玉米中如果含有較多的未熟粒、破碎粒、碎屑等雜質,因其吸濕性強、帶菌量多,容易引起發熱、生霉和招致蟲害。因此入庫時要認真清理,提高糧食質量,這對預防蟲霉、安全儲糧有較好的作用。
51. 春季玉米儲藏有哪些方法?
當玉米水分超過20%、糧溫達到10℃時,便會在胚部發生霉變。據經驗介紹,將玉米水分降到13%以下,糧溫不超過28℃時,儲藏較為安全。在冬季,可利用低溫通風對高水分玉米進行降溫散濕,維持儲糧安全;到春初時節氣溫上升后,要充分利用陽光與干燥氣候,通過通風、晾曬方式,及時把玉米水分降低至安全范圍,為長期儲藏打下基礎。
52. 油料保管有什么共性?
油料保管有以下兩個共同特性:
第一,脂肪含量高。植物油料所含的脂肪一般在40~50%左右,最少的也在20%左右。脂肪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在儲藏中容易受到氧氣或微生物的影響,發生氧化、水解作用。油料對熱敏感,高水分油料只能采用低溫干燥,不能采用熱緩蘇工藝,否則其品質要受到損害。
第二,發熱變質。由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外界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油料發熱、霉變和生蟲。油料發熱的最高溫度常高于糧食,可達80℃以上。發熱霉變后的油料,首先是脂肪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使酸價增高。也可能發生氧化酸敗,使油品帶有酸敗味,影響油料的出油率和品質,嚴重時造成油品帶毒,失去食用價值。
由于脂肪是一種疏水物質,因此油料內的水分分布極不均勻,都集中在親水凝膠部位,即使在油料水分較低的情況下,其親水凝膠部位的含水量也會很高。所以,油料安全儲藏的水分標準要比谷物類低得多(見表7-2)。
表7-2 各種油料的安全水分
|
外界溫度(℃)
|
0~5
|
10
|
20
|
25
|
30
|
35
|
安全水分(%)
|
18
|
17
|
14
|
12
|
10
|
8~9
|
53. 什么是油脂酸???
油脂酸敗是指在油脂儲存的過程中,由于保管不善,引起酸敗變質的現象。具體表現為透明度變小,顏色加深,混濁度增大,有哈喇味等。
54. 油脂酸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油脂酸敗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中的氧、光照和油脂中水分的作用。
55. 如何有效預防油脂的酸???
油脂酸敗除油脂本身的特殊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很重要,因此,要控制環境條件,使之有利于油脂的安全儲藏。
⑴水分:一般認為油脂含水量超過0.2%,水解酸敗作用會加強。所以,在油脂的保管和調運中,要嚴格防止水分的浸入。
⑵雜質:非脂肪物質會加速油脂的酸敗,一般認為油脂中以不超過0.2%為宜。
⑶空氣:空氣中的氧氣是引起酸敗變質的主要因素,因此,應嚴格密封儲存。
⑷光照:日光中的紫外線有利于氧的活化和油脂中游離基的生成,加快油脂氧化酸敗的速率,因此,油脂應盡量避光保存。
⑸溫度:溫度升高,則油脂酸敗速度加快,溫度每升高10℃,酸敗速度一般加快一倍。反之則延緩或中止酸敗過程。另外,包裝材料應選用鐵皮或鋼板,還可適當添加抗氧化劑或阻氧化劑。
56. 大豆保管的特點是什么?
大豆種皮薄,組織堅硬,含有纖維素和蠟質,害蟲不易侵害,對霉菌也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但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吸濕性較強,當水分超過14~15%時,籽粒往往變軟。儲藏時間較久的大豆經高溫季節易變色、變味,發生“走油”、“紅眼”現象,致使大豆發芽率降低。
57. 大豆保管有哪些主要措施?
⑴控制水分。有效地保持大豆干燥是保管好大豆的主要措施。在我國東北地區大豆安全儲藏的水分標準一般為:冬季14%,春秋季13.5%,夏季13%;長期儲藏的大豆,為防止其變質和保持其發芽率,水分應控制在12%。大豆降水方法有三種:帶莢曬、脫粒曬和熱風干燥。前者最有利于保持品質,后者對大豆品質有影響,但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無論日曬或干燥都應晾涼后入倉。
⑵防潮散濕。大豆吸濕性強,做好防潮散濕是干燥儲藏的重要措施。大豆入倉時,外界氣溫變化大,自身又進行后熟作用,糧堆內濕熱容易積聚,引起發熱。所以大豆入倉后應及時扒溝、翻動糧面或進行機械通風,排除濕熱空氣,防止大豆發熱。
⑶低溫儲藏。對長期儲藏的大豆,應利用寒冷季節進行降溫,待糧溫降低后,進行低溫密閉儲藏。這樣,既可預防蟲害,又可保持大豆品質。
58. 油菜籽的保管特點是什么?
油菜籽粒小,皮薄質軟,散落性好,含油量高,吸濕性強,無明顯后熟期,胚部比例大,呼吸強度大,孔隙度小,導熱性差,積熱不易散失,易發熱霉變。油菜籽成熟收獲時,正值梅雨季節,高水分油菜籽容易發芽,發熱霉變速度極快。吸水后一夜之間能發芽,全部發熱霉變,其溫度可高達70~80℃,出油率下降,故有“一夜窮”說法。
油菜籽一般不作長期保管,這是由于油菜籽的儲藏穩定性沒有油品穩定性高的緣故,及早加工可以減少損失。
59. 油菜籽保管有哪些主要措施?
⑴控制水分??刂朴筒俗训乃质前踩珒Σ氐年P鍵。新收獲的高水分油菜籽應抓緊時間及早干燥降水,一般以日曬為主烘干為輔,干燥溫度應低于80~85℃。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干燥,都要等油菜籽完全冷卻后,方可入倉儲藏,否則會降低油菜籽的出油率。油菜籽水分必須控制在8%以下,才能安全過夏。
⑵分級儲存。油菜籽入倉必須按水分、雜質、品種和質量的好壞進行分級儲存。油菜籽散落性大,散裝不能堆得太高。油菜籽水分在8%以下,雜質在2%左右,散狀堆高要低于2.5m,包裝不超過8包;水分在8~9%,雜質3%以下,散裝堆高要低于1.5~2.0m,包裝不超過6包;水分在9~12%,可加強檢查作短期存放,及時干燥降水后才能入倉長期儲藏。另外,油菜籽在儲藏過程中要以散裝為主,結合通風散熱,以保安全。
⑶應急措施。梅雨季節收獲的油菜籽水分很高又無法晾曬時,可采用密閉缺氧儲藏和密閉化學儲藏。前者是依靠自身和微生物強烈呼吸,將氧氣迅速消耗,產生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抑制生物的生命活動,達到不生芽、不發熱、不霉變和降低糧溫的效果;后者是用薄膜密封,每立方米施放磷化鋁5~6g,可以殺滅和抑制霉菌繁殖,制止發熱和生芽,且能使已發熱的油菜籽迅速降溫。同時依靠油菜籽的呼吸作用,消耗糧堆中的氧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形成低氧環境,有利于儲藏。從品質變化來看,這兩種方法對油菜籽都有一定影響,后者要略好于前者。但前者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它既適合于國家糧庫,又適合農戶儲藏。盡管這兩種方法儲藏油菜籽其品質都有所下降,但在2~3周的時間內控制了油菜籽發熱霉爛,維持了油菜籽基本穩定狀態,這就為待機晾曬、烘干贏得了時間。因此,仍不失為一種應急措施。
四、糧堆的密封與密閉儲藏
60. 糧堆密封材料如何選用?
我國通常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復合薄膜作為密封材料,應用的溫度范圍一般在-15~55℃為宜,薄膜厚度規格不一,0.07~0.4mm。薄的抗拉力小,容易破裂,宜做密封罩,適用于氣壓平衡的密閉儲藏等;厚的抗壓和抗拉力較強,宜做糧堆鋪底或負壓充氣的密封罩用。復合薄膜不透氣性和抗壓抗拉性能較好,很適宜用于密閉儲藏,但價格較貴,可用于成品糧小包裝。
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可以用高頻熱合機、300瓦調溫電熨斗或150瓦電烙鐵焊接。粘合或修補薄膜漏洞可用二氯乙烷調合聚氯乙烯或環已酮溶解聚乙烯塑料制成的粘合劑。
61. 塑料帳幕如何制作?
制作塑料帳幕首先要對薄膜進行查漏補洞,然后進行裁料焊接。
⑴查漏補洞就是預防塑料薄膜漏氣,確保密封效果。由于聚氯乙烯薄膜在生產技術上還允許存留一定數量的微孔和砂眼,在制作密封帳幕前,先在日光燈的查漏架上仔細檢查薄膜,發現漏洞和裂縫,及時焊補。
⑵根據糧種、數量和倉房條件,確定密封形式,計算薄膜用量,進行裁制帳幕。制罩時,薄膜接頭要焊牢,并在預定部位開洞,焊上測溫、測氣、查糧等各種管孔和袖口。
62. 糧堆密封的方法有幾種?
在原有倉房的設計中,采用預埋槽管+塑料薄膜法密閉倉房和糧堆表面,密封的效果取決于槽管預埋的質量和薄膜壓條密封的水平,這種密閉方法存在著操作麻煩等問題。眉山庫改進了這種糧面薄膜密封的方法,用木板條加薄膜的密封法取代槽管加薄膜法,并配有扦樣口做法和粘合劑配方,使密閉操作變得更為簡單,二次再密封方便。
63. 如何做好糧堆的全倉密封?
全倉密封又稱一面密封,適用于地坪、倉墻防潮性能較好的倉房。新建倉是在裝糧線高度的倉壁上預埋塑料槽管,當糧食入滿后及時平整糧面,預埋測溫電纜,布置環流熏蒸的回流管,鋪好走道板,然后在糧面上覆蓋事先制備比糧面稍大的密封帳幕,用膠條把薄膜壓入塑料槽管內,安裝測溫、測氣、查糧等各種設施,即完成糧面密封。舊倉是通過用熱瀝青把薄膜粘附在倉壁四周裝糧線下的塑料“圍裙”與密封帳幕粘合在一起,即完成糧面密封。
64. 塑料槽管加薄膜密封法應如何操作?
塑料槽管加薄膜密封法是我國傳統密封做法。在新倉施工中,要事先將塑料槽管預埋到墻體內,用螺釘固定,槽管和彎頭的接口要對正,槽管表面要與墻面平齊。對于改造的倉房,不能簡單地把槽管釘在墻上,而是要在墻體上開槽,預埋槽管,并做好槽管與墻體的密封工作。薄膜密封操作時,要選用粗細適宜的膠條把薄膜壓入槽管內。薄膜密封質量與槽管的施工質量、膠條的粗細和密封操作水平有關。該法密封時較費事,勞動強度較大,但適用于各種場合的密封。
65. 板條加薄膜的密閉法應如何操作?
眉山庫選用5cm的方木條,用膨脹螺栓固定在墻面上,木條與倉壁結合面要作氣密處理;為使密封做得更牢固,需木條的上表面上貼一層薄膠板,然后用粘合劑把薄膜貼在膠板面上,即完成密封而后操作。板條加薄膜的密閉法整個操作較為簡單,與塑料槽管加薄膜密封法相比,薄膜平整,勞動強度低,鋪、揭膜操作不損壞薄膜,二次密封方便,先用橡膠水擦拭膠板面,再涂粘合劑貼薄膜即可。由于該法不動倉體,更適用于舊倉房的密封改造,但密封場合受限制,不適用于像倉門那樣較大垂直面的密封。
為使薄膜密封粘得更牢固,眉山庫對所用的粘合劑配方進行改進,薄膜間的粘合采用環已酮9份∶聚氯乙烯樹脂粉1份;薄膜與膠板間的粘合采用環已酮4份∶甲苯2份∶聚氯乙烯樹脂粉1份。
66. 薄膜密封的糧堆如何進行取樣或通風?
為了糧情檢查或通風散氣,需在薄膜密封糧堆的糧面上,開設一些取樣口或通風口。以往做法是在糧面上的袖口中取樣或揭開部分薄膜散氣,操作較為麻煩。眉山庫改進做法是:用5cm的扁木條做成0.6m×0.6m的方框,按板條加薄膜密閉法將薄膜粘在方框上,方框中間鑲嵌玻璃,方框與玻璃間的縫隙用膠帶紙粘合。取樣或通風時,只需撕掉膠帶紙、打開玻璃即可使用。
67. 新倉用薄膜密封糧面有哪些特點?
用薄膜密封糧面是我國儲糧的傳統做法,對氣密性較差的倉房或糧面需要隔熱壓蓋的糧堆用塑料薄膜進行密封仍不失為一種簡便、有效的儲糧方式。但新建倉規模大、儲糧多,再采用薄膜密封糧面有以下特點:
⑴用薄膜密封糧面可提高倉房的氣密性,但密封的勞動強度較大。
⑵膜下環流可提高熏蒸殺蟲效果,并減少2/5的用藥量,但需事先在糧面下30cm處埋設回流管,操作較費事。據周口糧庫的經驗證明,1次熏蒸后,可維持2年無蟲,降低保管費用。
⑶糧面用薄膜密封,可以減緩糧溫回升速度,還能減少倉外濕氣的影響,同時減少糧食的水分散失,周口糧庫小麥儲藏3年,水分少散失0.5%。
⑷薄膜只能緊貼糧面鋪設,不能架空,否則操作難度大,還不利于儲糧日常管理、影響糧情檢測。
68. 如何減輕新倉薄膜密閉的勞動強度?
由于新建倉規模大、儲糧多,一個60m×30m標準倉的糧面,需要150~300kg的塑料薄膜(尼龍膜/聚氯乙烯)密封,鋪、揭膜的工作量較大。為方便糧面薄膜密封,減輕鋪、揭薄膜操作的工作強度,周口庫采取木制龍骨架分塊密封法,按倉房平面將薄膜分6大塊,薄膜之間通過兩側鑲有槽管、寬10cm的木制龍骨相連接,這樣大大減輕了薄膜密封的勞動強度。
69. 如何做好糧堆的垛、囤密封?
垛、囤密封可分為六面密封和五面密封,前者具有薄膜鋪底,后者沒有,適用于包裝糧垛或倉體防潮性能較差的倉房。其密封的程序和方法:先對鋪墊物如大糠、草包、蘆席和舊帳幕等施藥滅蟲,做好垛、囤底部鋪墊。再加鋪舊麻袋1~2層,即可鋪上薄膜鋪底,其大小應比垛、囤底長寬或直徑大20~50cm。然后在鋪底上再加麻袋一層,便可做囤。
在做囤進糧的同時,安裝好測溫線路和測氣管等,并在囤頂和四周覆蓋一層麻袋等覆蓋物。糧垛、囤做好后,罩蓋帳幕,引出測溫線頭、測氣管等,并做好各種孔口的焊接和粘合,最后將帳幕下端與鋪底薄膜焊接起來。五面密封的糧垛(囤)底部沒有鋪底薄膜,帳幕的高度應比糧垛高度加長30~50cm,便于下端鋪地,用粘合劑或膠帶紙密封,再用沙袋壓實,密封工作即告完成。
70. 什么是“雙低”儲糧?
“雙低”儲糧是指低氧、低藥量密閉儲糧的簡稱,是氣調儲糧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一種保糧方法,對殺滅常見的儲糧害蟲和防止儲糧發熱霉變是行之有效的。
71. “雙低”儲糧的原理是什么?
糧堆在密封條件下,由于糧食的呼吸作用而使糧堆內的氧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惡化了蟲霉的生態條件;磷化鋁埋入糧堆,可減少藥物的揮發空間,相應地增大糧堆內的有效濃度;在低氧、低濃度磷化氫氣體的長期作用下,害蟲不會關閉氣門,加之高二氧化碳濃度對磷化氫的增效作用,害蟲死亡,霉菌難于生長,糧食呼吸受到抑制,從而儲糧處于穩定狀態。
72. 對“雙低”儲糧入倉糧質與倉房有何要求?
“雙低”儲糧水分一定要達到安全標準,要嚴格把好糧食入倉質量關,仔細過篩,去雜除蟲,入倉時要防止糧食自動分級;入滿倉后平整糧面,用走道板鋪設人行道,鋪設材料因地制宜,以防檢查糧情時扎破塑料薄膜;倉房結構符合儲糧性能要求。
73. “雙低”儲糧如何進行密封與施藥?
雙低儲糧的密封與施藥同時進行。投藥采用埋藏法,密封前合理布點,將裝袋的磷化鋁(每袋3~5片)埋入糧堆0.3~0.7m深處或糧堆中間部位,使藥劑在糧堆中分布均勻。投藥前先用預先焊接好的0.1~0.2mm塑料薄膜密封糧面,接縫處可用電烙鐵焊接或環已酮粘合,糧堆四周塑料薄膜用膠條壓入倉壁上預埋的塑料槽管內,若有倉柱可用塑料薄膜套上。把預先埋好的投藥管露出塑料薄膜2cm,以便投藥使用,同時留出一定數量的檢樣口。
74. 如何確定“雙低”儲糧的用藥量?
“雙低”儲糧的用藥量比常規熏蒸用量減少80~90%。當糧堆中的氧含量為8~12%、二氧化碳含量為4~10%時,合理劑量為1g/m3左右;氧含量為12~15%、二氧化碳含量低于4%時,合理劑量為1.5~2.0g/m3,若夏糧高溫入庫,立即用薄膜密閉,糧堆中氧濃度降到5%以下并能較長時間保持此濃度,不施藥也能達到抑制蟲、霉的目的。
75. 如何檢查管理“雙低”儲糧?
糧堆密閉后,要定期檢查倉溫、糧溫、儲糧水分的變化情況,儲糧的色澤、氣味及倉內有無蟲、鼠、雀危害等。同時要經常檢查塑料薄膜有無漏氣現象,發現孔眼要及時補好。如果在塑料薄膜內發生結露時,要查清原因并及時處理。此外,還要根據糧溫、倉溫、氣溫的變化,合理通風或密閉倉房,防止過冷或過熱的空氣進入倉內。
76. “雙低”儲糧需注意哪些事項?
⑴采用“雙低”儲藏的糧食,其水分含量必須在安全水分標準以內;
⑵“雙低”儲糧的關鍵是密封,倉房要符合儲糧與熏蒸的要求,容易密封;
⑶在“雙低”儲糧過程中,要掌握適當的施藥時機;
⑷采用“雙低”儲糧應盡可能在糧食入倉后害蟲尚未發生以前及時進行。
77. “三低”儲糧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三低”是指低氧、低藥量、低溫的儲糧方法,它屬于綜合儲藏技術范疇,對于防治儲糧害蟲有較好的效果。
“三低”是在“雙低”的基礎上再加低溫,低溫一般是在寒冷季節利用通風降溫來達到的。“雙低”技術已能有效殺滅糧堆中的害蟲,而低溫則能大大降低殘存害蟲的繁殖率,因此能使儲糧更加安全。
78. “三低”儲糧的作用是什么?
“低氧”、“低藥量”、“低溫”分別對糧食(有機雜質)、儲糧害蟲與微生物的生理活動起著制約作用。“低氧”儲藏改變了儲藏環境,能控制儲糧害蟲和好氧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惡化蟲霉的生態環境,使蟲霉生理代謝活動嚴重失調,使蟲霉無法生存;“低藥量”熏蒸,由于磷化氫濃度不高,對害蟲剌激微弱,害蟲氣門不會立即關閉,磷化氫毒氣隨氧氣通過氣門大量吸入蟲體,使之中毒死亡;“低溫”儲藏能抑制蟲霉和糧食的生命活動,使之處于休眠狀態,因而不僅能避免蟲霉危害,而且能延緩糧食陳化速度,保持糧食原始品質與新鮮度。將“低氧”、“低藥量”、“低溫”三項儲藏技術有機地綜合應用,能在各自獨立作用的基礎上,起到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相互增效的配合作用,從而能大大地提高防治效果,保持糧食的原始品質與新鮮度。
79. “三低”儲糧如何管理?
目前,采用三低儲糧的糧堆大都采用塑料薄膜一面封。因此,要經常查漏補洞。其檢測方法是用小風機對糧堆抽氣(六面封堆的包、散裝糧可采用此法),仔細查聽聲音,跟蹤查漏補洞,以保證“三低”安全儲藏效果。另外,要加強糧情檢查,定期檢測氣體、糧溫、水分、蟲害狀況,糧堆密封后第一個月或在高溫季節,要求每5天檢查一次氣體、糧溫和蟲害狀況,每月要測定一次水分,并要認真做好記錄,發現有發熱、結露、生霉或害蟲大量聚集時,要分析原因并及時處理。其次,要保證密封質量,做到不準穿帶釘鞋上糧堆,不要隨意打開塑料管口,以防漏氣。此外,要嚴格做好清潔、殺蟲、隔離工作,要堅持在糧倉周圍定期用保護劑噴布防蟲線;糧倉內用敵敵畏掛布條法防治害蟲,以鞏固“三低”的儲糧效果。
五、低溫儲糧
80. 什么是低溫儲糧?
低溫儲糧是現代儲藏技術中很有發展前途的一種儲糧方法,它利用低溫季節的自然冷源或谷物冷卻機等對倉房內的糧堆進行冷卻,使糧溫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這樣可以保持和改善儲糧品質,達到安全糧儲的目的。
81. 低溫儲糧有哪些好處?
⑴低溫可以抑制糧食的呼吸作用,減少干物質損耗、延緩糧食陳化和品質劣變速度,保持糧食的新鮮度和食用品質。
⑵低溫可以控制蟲霉的生長發育,減少害蟲危害,防止糧食發熱、結露、霉變。
⑶低溫有利于保持食品新鮮程度,延緩谷物陳化,解決大米(包括糙米)等高水分成品糧的安全儲藏度夏問題。
⑷簡單易行,不用改造現有糧倉,谷冷機冷卻不受氣候條件的限制,適用于具備風道的各類倉房。
82. 低溫儲糧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低溫儲糧需具備的條件是:保溫密閉的倉房、符合國家標準的糧質、冷卻降溫的有利時機、大糧堆密封壓蓋的物料。
83. 冷卻糧食的方法有哪些?
⑴根據糧食的不良導熱性,在低溫季節入倉的糧溫較低,即使在倉溫較高的情況下,也能較長時間保持糧堆的低溫狀態,糧情較為穩定。
⑵在我國大部分糧庫,特別是北方糧庫,只要倉內具有通風系統都可以利用冬季低溫季節降低糧溫,這是目前糧庫廣泛采用的方法。
⑶無風道的倉房在冬季嚴寒干燥季節,打開倉房門窗,使空氣在糧堆表面流通,逐層冷卻糧食。但糧堆內冷卻緩慢,特別是水分大、糧堆高的糧食效果不很顯著。在目前倉房條件下,仍是包裝倉較常用的方法。為增強通風效果,不少糧庫對散裝糧采用翻動糧面、扒溝、挖塘等方法冷卻糧食,其冷卻效果前者取決于翻動次數、深度與方式;后者取決于扒挖深度、與空氣接觸面積、內外溫差。
⑷當糧庫在夏季冷卻糧食或者華南濕熱地區的冬季氣溫較高無法達到低溫儲糧的冷卻要求時,可采用谷冷機來冷卻糧食。對于華南地區,春季主動使用谷冷機冷卻要比在夏季被動應付時經濟得多。
⑸對于質量較差的糧食,可在低溫季節結合糧食質量整治,采取倒倉或出倉方式冷卻糧食。
84. 谷冷機有何使用特點?
⑴利用糧堆導熱性差的特點,谷物冷卻機直接將干冷氣體直接通入散裝糧堆內部,由糧堆內部向外冷卻,冷卻效率高、速度快,糧食導熱性差正好有利于減緩冷卻后糧堆溫度的回升速度;倉房條件對冷卻效果影響不大,無需建造專門的低溫倉。
⑵大倉散裝糧堆具有較好的隔熱性,一次冷卻到10~15℃,可保持較長的低溫時間;重復冷卻的時間間隔受多種因素影響,最主要的是與糧食水分有關。
⑶干燥與冷卻相結合,可減少干燥次數,不僅節省費用,還有利于保持稻谷品質。
⑷采用谷物冷卻機把鋼板筒倉糧溫降至10~13℃后,外溫高時僅在倉外出現濕度增高或結露現象,對儲糧無影響;外溫低時,由于縮小了外溫與糧堆的溫差,也不易出現結露,所以可有效地防止或減少筒倉糧食結露問題。
⑸在高溫季節,采用谷物冷卻機及時把濕糧的溫度降到7~10℃以下,不僅可以提高安全儲糧水分1~2%,而且延長了濕糧的存放期,為干燥或晾曬贏得時間。
⑹谷物冷卻機冷卻糧堆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一次冷卻只需幾天時間,而儲藏期可達數月,復冷間隔時間長,耗電量低。
85. 為什么說合理操作是決定谷冷機效益的關鍵點?
一要注意選擇合理的冷卻通風時機,盡量不在高溫、高濕時開機;低溫季節谷冷通風若與自然低溫通風結合起來效果更好,可降低谷冷費用,達到低溫儲糧的目的;但糧食發熱一般都在熱天,此時并非是谷冷機運行的最佳時機。二要學會正確操作設備,在處理高溫糧時,設備出口氣體濕度先調至90%左右,防止糧食失水和電耗過大;當糧食冷卻鋒超過層高的1/2~2/3時,再逐步調低濕度,最后將濕度調至70%左右。
86. 谷冷機何時開機通風,其運行費用較低?
如何降低谷冷機的運行費用是儲備庫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從新沙港庫、安陸庫、眉山庫等使用情況來看,谷冷機的經濟運行模式之一是主動使用谷冷機,如在夜間或陰天氣溫較低時開機或在春季冷卻糧溫,以降低谷冷機的冷卻成本,使稻谷在低溫下儲存,品質好,售價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顯著。
87. 儲備糧為何要采取低溫密閉儲藏?
在低溫季節采用通風冷卻方式降低糧溫,當氣溫上升前進行倉房密閉,低溫儲糧效果顯著,此法用于北方糧庫更為明顯。如河南省直屬庫1997年冬季對筒倉內糧食進行通風降溫,待1998年春氣溫回升時,進行低溫密閉儲藏,度夏時除糧堆表面、周壁的糧溫稍高外,整個糧堆溫度不超過25℃,糧情穩定,安全度夏,三年只進行了兩次熏蒸,大大節約了保管費用。承德庫從2002年采取低溫儲糧后,除新糧入倉時熏蒸1次外,以后糧食基本不再熏蒸,堆內無蟲,糧情穩定,糧食品質好。
88. 隔熱保冷對儲糧有何意義?
低溫糧堆采取隔熱保冷措施后,能延緩糧溫回升的速度,使糧堆以較低的溫度過夏。這樣可以延緩糧食的陳化速度,抑制蟲霉生長,糧情穩定,保管費用低。
89. 何時對糧食采取隔熱保冷措施?
當外溫回升高于糧溫前,就應對低溫糧采取隔熱保冷的密閉措施。
90. 怎樣對低溫糧進行隔熱保冷工作?
⑴倉房的隔熱改造。對倉房結構進行隔熱防潮改造,使傳導、輻射、傳遞的熱量消耗在隔離物或圍護結構本身的加熱上,用塑料薄膜、槽管把倉房門窗密閉起來,或關好氣密門窗,以減少外界環境對倉內糧食的影響,從而使倉內保持低溫狀態。
⑵壓蓋糧面、密閉儲糧。糧堆的導熱性差,特別是在密閉不對流的條件下,其不良導熱的特性會更為突出,做好低溫糧的壓蓋密閉是實現“低溫儲糧”的關鍵,其措施有糧面壓蓋法、包圍壓蓋密閉法、干沙密閉壓蓋法和通風降溫密閉法。
⑶并堆扒平壓實。將小堆糧并成大堆可發揮大糧堆保溫性好的特性;將原挖溝打塘的糧面一律扒平可減少與外界的接觸面;用板壓實糧面是減小糧堆的孔隙度,可達到減少空氣對流的目的,從而使糧堆保持低溫狀態。
⑷倉房門窗、倉壁、地坪要具有防潮、隔熱性能,倉頂要有隔熱層。
91. 在隔熱層的隔熱結構中,為何還必須設置防潮層?
因為在隔熱層的內外側由于溫差的存在而造成了一個水蒸氣分壓力差值,使得大氣中的水蒸氣會沿熱流傳遞方向,一起進入隔熱層,并向低溫、水汽壓更低的部位滲透。另外,隔熱材料吸濕會大大降低材料的隔熱性能。所以,在隔熱墻結構中應在隔熱層的高溫側設置防潮層。
92. 糧面壓蓋對材料有何要求?
要求壓蓋材料的導熱系數?。?lambda;<0.23w/m·k);容重愈小愈好(<1000Kg/m3);材料本身不易燃燒、不易吸水;材料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不易霉爛、鼠咬、蟲蛀;施工方便,價格低廉;其中材料的導熱系數小、價格低廉最為重要。
93. 用于糧面壓蓋的材料有哪些?
生產中常用于糧面壓蓋的材料有:麥糠、稻殼、舊麻袋、棉被、聚乙烯泡沫塑料板、PEF隔熱保溫板等。
94. 如何進行糧面壓蓋密閉?
我國南方基層糧庫總結出一套在倉房密閉基礎上,再進行糧面壓蓋的經濟、實用的隔熱做法,其效果很好。糧面壓蓋的做法有:一是散糧面上蓋席或鋪窗紗后,用干燥無蟲的大糠等進行壓蓋,如浠水糧庫在糧面上鋪塑料窗紗用稻殼壓蓋;二是用稻殼等裝袋壓蓋,袋袋半包,平貼合縫,互相錯縫,做到“平、緊、密、實”,以加強密封效果,如越州糧庫、德清糧庫對散糧用10cm厚裝有稻殼的布袋壓蓋加薄膜一面封,越州糧庫對包裝糧采取下墊上鋪、薄膜五面封或六面封的做法;三是用隔熱材料進行糧面壓蓋,如麻城庫用薄膜加5cm泡沫塑料板或用薄膜加PEF隔熱保溫板壓蓋,以增加糧堆的隔熱效果。
95. 如何進行糧面壓實密閉?
在通風降溫密閉的基礎上,用木板壓實糧面,減小表層糧堆孔隙度,以減少糧堆的空氣對流,減緩糧溫上升速度。糧面只壓實、不壓蓋的方法較適用于北方糧庫,如鄭州興隆庫。
96. 隔熱性能較差的舊倉房對糧堆如何進行壓蓋?
對一些隔熱性能較差的倉房進行低溫儲藏時,為維持低溫冷卻效果,除對倉房進行隔熱密閉外,還需對糧堆采取隔熱保冷措施。生產中常用的麥糠、稻殼及舊麻袋、草苫、棉被、聚乙烯泡沫塑料板、PEF隔熱保溫板等隔熱吸潮的材料加以壓蓋,或用裝袋半包平貼合縫,兩層相互錯縫,壓平壓緊,以增隔熱保冷效果。若糧面再加薄膜密封其效果會更好。
六、筒倉、淺圓倉儲糧
97. 引起筒式倉底部卸糧口處糧食結塊堵塞的原因是什么?
筒倉、淺圓倉等筒式倉屬于深糧層倉型,在筒體錐斗或倉體底部設有卸糧口,以方便倉內糧食(或大部)自流出倉。但在儲糧過程中,由于卸糧口處結構設計不合理或管理不善,經常會引起糧食結塊,使卸糧口處糧食堵塞,造成卸糧口不能正常卸糧。產生的原因主要有:⑴卸糧口處氣密性能不佳,當外界或卸糧通廊內潮濕時,環境濕氣會順著閘板和孔洞縫隙進入糧堆,使局部糧食水分升高,生霉結塊;⑵卸糧口處氣密性能不好,當糧堆內外有溫差時,冷熱氣體進入使卸糧口處的糧食結露,造成結塊生霉;⑶對于金屬結構的卸糧口,當其保溫性能不好、外溫又低于糧溫時,濕熱擴散會使卸糧口內側的糧食形成結露現象,導致糧食生霉結塊,尤其是卸糧口與下方輸送機間的連接溜管較長、又存有糧食時,其結露生霉現象更為嚴重。
因此,卸糧口處糧食結塊堵塞的實質是糧食水分升高,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的結果。
98. 如何預防卸糧口處糧食結塊?
針對卸糧口處糧食結塊的產生原因,其預防措施:⑴改進或完善卸糧口的氣密性,做好卸糧閘板的氣密,特別是關緊壓死氣密閘板;⑵做好金屬結構卸糧口的隔熱保溫工作,防止卸糧口內外形成溫差,避免產生內結露現象;⑶當卸糧口與下方輸送機間的連接溜管較長時,氣密閘板要靠近倉體卸糧口處安裝,盡量減少溜管內的存糧,在筒倉群中的星倉尤為注意;⑷每隔半年時間,各卸糧口定期流放一些糧食,以保證筒體卸糧口卸糧通暢。
99. 如何解決卸糧口糧食結塊與堵塞問題?
當糧食輕微結塊堵塞卸糧口時,通過震動即可解決問題;當中度結塊堵塞時,可在卸糧口處的鋼板上打孔,用鋼筋棍捅搗、攪拌即可解決;當糧食嚴重結塊堵塞,前兩種方法都不能解決時,此時只能將卸糧口的閘板打開,拆除溜管,用人工進行清理,但操作時要注意安全。當結塊層一旦被捅開,筒內糧食會象洪水一樣沖泄出來,危害操作者的安全。
100. 為何要在卸糧口處增設扦樣孔?
在卸糧口處增設扦樣孔的好處是:⑴可以扦取樣品化驗,掌握卸糧口處的糧食狀態;⑵熏蒸時檢測毒氣濃度,了解筒式倉底部毒氣濃度分布情況,掌握熏蒸殺蟲效果;⑶當卸糧口處糧食結塊時,可用鋼筋棍捅搗糧食,解決卸糧口堵塞問題。
101. 夏季為何會在淺圓倉卸糧通廊內出現結露現象?
經過冬季通風冷卻或谷冷機冷卻處理的淺圓倉內糧食的本身溫度很低,進入夏季后,盡管環境氣溫較高,但糧堆的不良導熱性仍使倉內的糧食保持著較低的溫度。這種低溫狀態會影響到淺圓倉下方卸糧通廊的頂部與兩側壁上部的壁面溫度,使之也處于較低的溫度范圍。當外界的濕熱空氣進入卸糧通廊后,就會在淺圓倉卸糧通廊的這些部位表面結露。通廊內空氣潮濕,影響卸糧通廊中卸糧口內的儲糧穩定性,很可能會導致糧食結露、生霉結塊、堵塞卸糧口,同時也會造成通廊內輸送機械的銹蝕。
102. 如何預防淺圓倉卸糧通廊內的結露現象?
⑴做好卸糧通廊自身的防潮工作,提高通廊的防潮、防滲性能;
⑵卸糧口處設置氣密閘門,提高卸糧口的氣密性,防止濕氣進入糧堆,影響糧食安全儲藏;
⑶加強卸糧通廊的密閉管理,減少濕熱空氣進入通廊的機會;
⑷在卸糧通廊內安裝軸流風機,利用干燥、低溫時機進行通風散濕;在通廊內放置生石灰吸濕,或用除濕機除濕。
103. 夏季暴雨過后,如何防止筒式倉頂部特別是金屬孔洞周圍出現結露現象?
在夏天的高溫季節,經太陽曝曬的筒式倉,如淺圓倉、筒倉的倉溫與糧溫都很高。對突如其來的暴雨會使倉房頂部,特別是鋼結構屋頂或金屬孔洞的溫度很快下降,而倉內上升的熱氣與冷卻后的金屬構件接觸,就會在屋面與孔洞處形成內結露現象,水珠下滴會造成局部糧食水分升高,影響儲糧安全性。
預防措施:⑴在易形成水滴的下方糧面上鋪墊吸水物如麻袋、盛水容器等,避免水分直接滴到糧堆中去;⑵改善金屬倉頂或孔洞的隔熱性能,防止形成結露現象。
104. 為什么不能忽視筒倉的卸糧載荷?
據試驗測定,筒倉在卸糧時的動載荷為其靜載荷的數倍。如果筒倉設計不合理或在管理上出現差錯,卸糧載荷會破壞筒體結構與倉內設施。例如:無錫超載裝糧,卸糧時使筒壁開裂;中原制藥廠卸糧時拉斷測溫電纜,堵塞出糧口;許昌筒倉通風進風口設置不當,形成偏心卸糧,造成通風裝置倒塌、測溫電纜膠皮被剝落;蘇州冷卻塔通風籠倒塌。同時,筒倉的反復裝糧、卸糧,使筒體結構處在不斷地被拉伸和復原過程中,長此以往,會使筒壁上出現大小不等、內外相通的裂紋,使筒倉的氣密性下降,造成筒內糧食發生“掛壁”、殺蟲不死等現象。
因此,在筒倉設計中,要有減緩筒倉卸糧載荷和防結拱的措施,保護筒體結構與筒內設施,確保儲糧安全。為減少筒倉發生結拱現象,使糧食能夠通暢排放,要求筒內儲存糧食每隔半年倒一次倉,整個筒倉群要留一個空倉用于緊急倒倉。
七、儲糧管理
105. 為了搞好新倉儲糧管理,國家糧食局有哪些技術規程或暫行規定?
為了規范與指導新倉儲糧工作,國家糧食儲備局在1999年頒布了五個與新倉儲糧有關的技術規程或暫行規定:《中央直屬儲備糧庫新倉初始裝糧壓倉的暫行規定》、《高大平房倉儲糧技術規程(試行)》、《淺圓倉儲糧技術規程(試行)》、《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規程(試行)》、《谷物冷卻機低溫儲糧技術規程(試行)》。在2002年國家糧食局對《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規程(試行)》等四個規程進行了修訂。
106. 什么是“一符、四無” 糧倉(油罐)?
“一符”是中央儲備糧糧油帳實相符的簡稱,“四無糧倉”是無害蟲、無變質、無鼠雀、無事故糧倉(含露天囤、垛和儲糧貨場)的簡稱,“四無油罐”是無變質、無混雜、無滲漏、無事故油罐的簡稱。
107. 開展“一符、四無”活動的意義是什么?
“一符、四無”是基層廣大糧食倉儲員工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科學管理經驗,是糧食倉儲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一符、四無”活動是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保糧方針的重要措施,是推動糧食倉儲保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實現“一符、四無”是做好糧油倉儲保管工作的一項重要標志。
108. 對中央儲備糧庫存管理的基本要求?
對中央儲備糧庫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專”、“四落實”。
109. 對中央儲備糧庫存管理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一符”是指帳實相符,即統計帳、會計帳與保管帳相符,保管帳與倉(垛)??ㄏ喾?,??ㄅc庫內實物相符。“三專”是指專倉儲存、專人保管、專帳記載。“四落實”是指數量落實、質量落實、品種落實、地點落實。
110. 中央儲備糧的正常損耗包括哪幾項?
中央儲備糧在儲藏期間的正常損耗包括保管自然損耗和水分雜質損耗。
111. 什么是保管自然損耗?
保管自然損耗是指糧食在正常生命活動消耗的干物質,檢化驗耗用的樣品,以及搬倒中零星散落等產生的損耗。
112. 國家對保管自然損耗是如何規定的?
《國家糧油倉庫管理辦法》對糧食保管自然損耗率的規定是:在保管時間在半年以內,不超過0.10%,在保管時間在半年以上至一年的,不超過0.15%,在保管時間在一年以上直至出庫,累計不超過0.20%。
113. 什么是水分雜質損耗?
水分雜質損耗是指糧食在保管或整曬過程中,水分降低引起的自然減量以及處理雜質減量。
114. 中央儲備糧倉儲管理檢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對中央儲備糧倉儲管理檢查的主要包括清倉查庫、專項檢查、定期檢查和抽查等形式。
115. 中央儲備糧倉儲管理主要檢查形式的內容是什么?
清倉查庫是指根據國務院、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或總公司的要求,對全國范圍內中央儲備糧庫存數量和質量情況進行的全面核查。
專項檢查是指根據工作需要,由總公司、分公司安排布置的對倉儲管理某項或幾項內容進行的專門檢查。
定期檢查是指根據不同季節的儲糧特點進行的檢查,包括中央儲備糧春季儲糧安全和度夏防汛檢查、冬季儲糧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檢查以及儲糧品質檢查等。定期檢查一般由分公司根據季節轉換情況和糧食儲藏規律自行組織安排。
抽查是指中央儲備糧各級管理機械根據工作需要,對承儲企業組織的不定期檢查。
116. 1998年新建糧倉配備了哪些儲糧技術?
在1998年新倉建設中,為保證儲糧安全,主要配備了以下四項儲糧配套技術,它們的作用分別為:
糧情檢測技術:通過對糧堆內的溫濕度檢測分析,幫助保管員預測儲糧的變化趨勢,輔助決策,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通風降溫技術:均衡糧溫,防止結露與發熱,冷卻糧食,提高儲糧穩定性,確保儲糧安全。
環流熏蒸技術:促使毒氣在糧堆內達到快速均勻分布,能有效殺死深糧層中的害蟲,同時倉外投藥對維護保管員的身心健康有利,濃度檢測可實現以濃度指導熏蒸的科學施藥法。
谷物冷卻技術:冷卻糧食,用于防止糧食發熱,抑制蟲霉,保持品質,減少水分散失。
117. 糧庫為何要強調掌握新倉的儲糧管理技術?
糧庫僅擁有新倉房和完善的儲糧設施還不夠,還必須掌握與之相適應的儲糧管理技術,兩者缺一不可。新倉型、大跨度、厚糧層、新設施的出現,會使新倉的一些儲糧特性發生變化,也會產生與新倉的儲糧特性、與四項新技術應用、與儲糧管理和倉房設計相關的諸多問題。如何使用和管理好新倉是每位倉儲工作者面臨的新問題,也是目前國儲庫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新倉的儲糧特性,探討與掌握新倉儲糧的特殊性,合理使用配套的儲糧設施,把新倉儲糧工作搞好。
118. 在深秋季節,儲糧管理的重點是什么?
進入深秋時節后,儲糧管理的重點應放在做好分階段通風、防止糧堆結露方面。當外溫下降季節,大糧堆保溫性好的特性易在新倉糧堆內部形成“外冷內熱”狀態,由此產生濕熱擴散會導致糧堆內水分轉移,在糧堆表面與周壁處易形成“結頂”、“掛壁”,繼之糧食發熱霉變。此時要及時通風散濕,均衡糧溫,消除形成濕熱擴散的條件,避免糧堆水分轉移發生“結頂”、“掛壁”現象。
119. 在寒冷的冬季,儲糧管理的重點是什么?
在寒冷的冬季,儲糧管理的重點是抓緊時機通風降低糧堆溫度。在冬季要充分利用自然低溫條件通風冷卻糧食,在糧倉內形成一個低溫儲糧環境,為來年糧堆低溫度夏創造條件。
120. 在氣溫回升的春季,儲糧管理的重點是什么?
在氣溫回升的春季,儲糧管理的重點是對糧堆進行隔熱保冷,這是實現“低溫儲糧” 的重要環節。新倉糧堆規模大,特別是在密閉不對流的條件下,糧食的不良導熱性會更為突出,在春季要利用這一特性,對低溫糧做好倉房隔熱密閉與糧堆壓蓋隔熱保冷,減緩糧溫上升速度,確保儲糧安全。
121. 在炎熱的夏季,正常糧堆管理的重點是什么?
正常糧情的低溫糧到夏季時無需通風,此時的管理重點是維持糧堆的低溫狀態。對于通過冬季冷卻的大糧堆來講,正是利用大糧堆保溫性好的特性,到夏季后糧溫較低,糧情較為穩定,根本不需通風,否則會破壞糧堆的低溫狀態。在夏季,南方稻谷庫點要利用外溫低于倉溫時,設法降低倉溫,這是阻止糧溫上升、保持糧食品質的重要措施。在夜間氣溫較低時段,打開倉窗,啟動倉壁上的排風扇或拱板倉屋面上的換風扇,及時通風換氣,降低倉溫或倉房拱板隔層的溫度,以減緩糧溫上升速度。安陸庫用保溫管道將幾座倉房串聯起來,用谷物冷卻機降倉溫,延緩糧溫上升速度,低溫儲糧效果很好,秈稻售價高于同類糧庫0.04元/㎏。
122. 在炎熱的夏季,對非正常糧堆的管理重點是什么?
在炎熱的夏季,對非正常糧堆的管理重點是先制止糧堆發熱,再尋機降水。由于大糧堆的不良導熱性,會使糧堆內部濕熱積聚,造成糧堆發熱霉變,此時要采取大風量通風、降溫散濕的做法,制止糧堆發熱,消除儲糧隱患,或利用谷冷機降倉溫,緩解糧溫上升速度,確保糧食的低溫狀態?;蛟诩Z食發熱前進行高濃度磷化鋁熏蒸,抑制霉菌發展,待時機適合時,再進行通風降水,確保儲糧安全。
123. 當外溫上升倉房大糧堆內形成“熱皮冷芯”時,應如何處理?
在外溫上升的季節里,新倉大糧堆內易出現“冷芯熱皮”現象,此時要按春季隔熱保冷的做法處理。如果糧堆內的界面(糧面下30cm)溫差<5℃,并且水分差<1%,糧食儲藏通常是安全的,對“冷芯”可暫不處理,但要隨時檢測界面上的溫差與水分變化。
124. 當糧堆內的界面溫差或水分差較大時應如何處理?
如果大糧堆界面上的水分差≥1%或溫差≥5℃(尤其是接近露點溫差),就必須采取措施對糧堆內的溫度、水分進行平衡處理。該處理可分兩種情況:在界面上的溫差≥5℃或水分差≥1%,但幅度不大時,可利用環流風機進行膜下環流,這樣既能減少外部氣溫的影響,使糧堆保持相對低溫,又能使糧堆保持相對低溫,平均糧溫變化僅在1℃左右,還能防止糧堆內發生結露現象;在界面上的溫差≥5℃或水分差≥1%且幅度較大時,此時不能按照低溫儲糧模式進行管理,應采取糧面揭膜或使用排風扇、通風機通風,但一定要注意在外溫合適時進行,并要謹慎操作,嚴防糧堆發生結露。
125. 糧堆發熱部位不同,應采取何種方式進行通風?
糧堆發熱部位不同,通風的方式也不同。一般講,全倉中上層發熱用壓入式通風,中下層發熱用吸出式通風,局部發熱的糧堆可采用單管通風。
126. 針對不同發熱原因,應怎樣采取措施?
糧食發熱的原因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否則少則1~2d,多則7~8d ,又會使糧食再度發熱。新糧后熟作用引起的糧溫過高和“亂溫”、“出汗”現象,應進行通風降溫散濕,并促進糧食后熟。干熱主要是大量害蟲聚集造成的,需先殺蟲后通風降溫才行。雜質積聚發熱是入糧時雜質分級形成局部通風死角造成的,需清理雜質或加導風管。濕熱是由于局部糧食水分升高微生物活動造成的,只有降低糧堆水分后,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再次發熱;其次是抓機會熏蒸,由于糧堆的溫度、水分高,較適合害蟲生長、繁殖,對糧堆危害大,要在降水的同時,采用大劑量的熏蒸殺蟲作業,確保儲糧安全;第三是再利用晚間低溫時機,降低糧堆溫度,使糧食進入穩定儲藏狀態。
127. 夏季入倉的熱糧到冬季時是否會造成糧堆表面結露現象?
夏季入倉的熱糧到冬季時,如不及時通風降溫或通風不當都會造成糧堆表面結露現象。這是因為糧食的導熱性能較差,當外界氣溫下降時而糧堆內部的糧溫仍很高,此時糧堆內就會發生濕熱擴散現象,造成糧堆水分由高溫處朝低溫處轉移,使糧堆出現表層結露,即“結頂”、“掛壁”現象。因此,夏季入倉的熱糧到秋冬季時,要采取分階段通風降溫,均衡糧溫,防止糧堆發生“結頂”、“掛壁”現象,確保儲糧安全。
128. 采用塑料薄膜單面密封糧面時,到秋季是否必須要揭膜通風?
對于上年度入倉的低溫糧堆到秋季時是否要揭膜通風,這需要視糧堆的內外溫差而定。若糧堆內外溫度相差較大時,如南方庫點一般仍要揭膜通風降溫。若糧堆內外溫差不大時,如北方糧庫可以不揭膜、不進行通風,但務必要注意糧堆內外的溫差,不要在薄膜內形成結露。如周口庫散糧入倉冷卻后,三年未揭膜,一次熏蒸兩年無蟲,與常規儲糧的同類倉房相比,水分少散失0.5%,經濟效益顯著。開封庫對當年入倉的高溫糧進行通風降溫,次年不通風,三年只進行了兩次熏蒸。
129. 日常管理中,通風口處的糧溫和水分增高應如何處理?
倉房通風口處糧食的溫度與水分增高,與通風口的隔熱、氣密性能不好有關。當通風口處的隔熱、氣密性能不好時,都會在通風口處的糧食中形成溫差或受外界濕氣影響,使糧食結露水分升高,繼之引起霉菌繁殖,使糧食發熱糧溫升高。因此,解決的措施是對通風口進行改造,提高通風口的隔熱氣密性能。
130. 在高溫季節,對稍超安全水分的糧食應如何處理?
在高溫季節所收的糧食水分較高時,首先進行平衡通風,均衡倉內糧食的水分與溫度,穩定糧情;其次抓緊時間通風降溫散濕,降低糧食水分,提高儲糧穩定性;第三是視糧堆內蟲霉發生情況,決定是否采取高濃度熏蒸,抑制蟲霉生長,為通風降水贏得時間;第四再選擇低溫時節進行通風,降低糧堆溫度,確保糧食安全。
131. 糧堆降溫散濕的方法有哪些?
糧堆降溫散濕的方法很多,條件不同使用的效果也不同。在生產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
⑴糧堆通風:直接降低糧溫與水分,通風均勻,效果明顯,費用低,是糧庫常用保糧措施。
⑵翻動糧面:用于散裝糧堆表層糧食的降溫散濕,簡單易行,節省費用,效果也較好。
⑶排除糧堆濕熱:在糧堆內插入導風管、熏蒸探管,進行機械通風等。
⑷糧食冷卻:利用低溫季節或谷物冷卻機冷卻糧食,使糧食處于一個低溫狀態,提高儲糧穩定性。
⑸日光曝曬:用于水分略高的糧食,冬季日曬溫度較低,但由于多西北風,空氣比較干燥,對降低水分仍有一定效果。
⑹熱風干燥:當糧食水分高、批量大時,采用烘干方法可快速降低糧食水分。
132. 新倉內是否還能繼續使用埋設生石灰降低表層糧食水分的辦法?
在長期的儲糧實踐中,糧食系統總結出許多實用、簡便、有效的方法處理解決糧堆表層水分升高現象。如用生石灰處理表層糧食結露、水分升高等方法仍可用于新倉解決糧食表層結露問題。
133. 在新技術推廣應用時,為何要注意使用的經濟性、操作的簡便性?
一項技術能否得到推廣,除技術本身的先進性和安全性外,還取決于其操作的簡便性與經濟性。操作麻煩或費事就不易為操作人員所接受,費用過高會使該技術失去推廣價值,這是企業在確保儲糧安全的前提下,并追求最大利潤和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的性質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