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新聞縱橫》播出了黑龍江省延軍農場部分職工因玉米種子大幅漲價而煩惱的報道。延軍農場在黑龍江省的蘿北縣,黑龍江墾豐種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德美亞1號玉米種子一直被認為是最適合在這里種植的??墒欠N子價格卻從去年的18塊錢一下子漲到了今年的每斤45塊錢。 這一算,漲幅高達150%。農場和一些經銷商就指責說,是種子公司市場壟斷。不過種子公司也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價格到底為什么漲了這么多?相互指責的雙方誰對誰錯? 金山種業公司是蘿北縣內最大的種業公司,經理蔡立國還在等春耕之前的最后一批貨,據他派到哈爾濱等貨的人說,現在德美亞一號玉米種子的出貨價格已經漲到了每斤50塊錢,而且都是“條子貨”。 在齊齊哈爾,德美亞一號的價格也是一路高漲。伊春市嘉蔭縣大明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經理賀軍為今年玉米種植戶的遭遇正深感不平。 賀軍:這種種子市價炒這么高,都讓中間商、幾道販子掙著錢了,最后農民吃虧了,本來這一公頃地是1千多種子錢,現在變成了2千多快3千塊錢了,這無形當中,成本增加多少呀,這價格炒的有點太離譜了。 種子的出品方——黑龍江墾豐種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高原也覺得很無奈。 高原:第一層經銷商我們給他限價了,我們就能控制到從我們這拉走的那個經銷商。 非一級經銷商中,有人對墾豐的經營模式提出了質疑。 經銷商:貨源給放的少了。兩年沒對外擴張合同戶了,現在是在原有的合同戶上一個不增加,量上也不增加,沒放,所以市場就緊張了。你有錢有實力拿不著貨,因為他不跟你簽合同。他的客戶,比如簽50噸,前兩年市場不好的時候50噸全給你,現在市場好一點了,他把量給控制了,他給你60%,40%,30%,你訂的貨挺多,但最后他不給你那么多。 墾豐種業公司常務副總高原堅定的告訴記者,他們是按照合同戶的上報數100%予以兌現的。 還有經銷商認為,因為德美亞一號在第四積溫帶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而墾豐種業分批放量的做法導致了市場售價的上漲。 高原:正常情況下他一下放出來就完事了,為啥他今天放幾噸,明天放幾噸呢?他是隨著市場看,如果形式不好,他就可能一下都拋出去了。今年好,一看掙錢可以了,他就今天放5噸,明天放10噸,他就擠著放,越擠,價格就炒的越高。 墾豐種業常務副總高原認為放貨周期和市價價格沒有關系。 高原:每年都是一邊加工一邊送,10月底大概種子回來,11月份開始加工,大概春節前就開始送,一直到3月底,陸陸續續的,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加工出5000噸,一下子送,不可能。這個周期跟市場價格沒有任何關系,不像他們說的我們在手里擱著,不往下放,價格就高了,不是那樣的。 沒有買到平價種子的農場職工覺得,市場投放量少是墾豐種業有意為之,涉嫌價格壟斷,而墾豐種業則覺得自己很受傷。 高原:我們給經銷商的價格很低的,才10多塊錢一斤,我們壟斷什么呀?我們就是成本價,加上我們的利潤我們給他了,你說,我們種子要不是不一批一批走,我能一萬噸一次放過去嗎?這一萬噸都壓在我們這,我們沒有那么大的庫,有的經銷商你給他500噸壓他那呢,他還要租庫,他還不要。 那么,種子的市場價格該歸誰管呢?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工商物價局物價科:現在種子價格叫政府指導價,現在咱們政府給他定一個中準價格,然后有一個上下浮動的幅度,但各個地市是單獨定。 黑龍江省物價局行政處:現在種子就是市場調節價了,物價局不管了。我們也知道他這個漲價不應該漲,但是他漲價他有自己的成本在里頭,你不能不讓他漲,你不能和去年比,去年18,那你說今年賣多少是合理的呢? 記者:那你覺得今年賣45合理嗎? 黑龍江省物價局行政處:這個我不能說合不合理,只能說這個還需要調研去了解,看看他是不是屬于正常的漲價,如果不是正常的漲價,物價局該管還得管。 去年每斤18,今年每斤45,小小一粒種子讓多少種植戶傷了心?種植成本在上漲,種植戶只能寄希望于風調雨順和糧食收購價格有所上漲。要想解開農場職工和農民心中的疙瘩,有關部門是否該做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