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營養劑對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稻谷產量的影響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15 13:09:25
摘要:連續3年采用田間試驗和室內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植物營養劑對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稻谷產量的效應。結果表明,植物營養劑處理相對于清水對照,稻米中蘇氨酸、蛋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7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提高6.82%~26.56%,相對于常規葉面肥神奇120提高6.80%~16.08%;植物營養劑處理相對于清水對照,賴氨酸提高3.61%~59.26%,相對于神奇120,賴氨酸提高5.58%~35.31%。植物營養劑能全面提高稻米氨基酸的含量,被檢測的15種氨基酸的含量都有提高,相對于神奇120提高2.92%~29.49%,相對于清水對照提高3.73%~13.48%。植物營養劑主要促進精米中氨基酸的形成,糙米比精米總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別高1.48%和1.74%,而清水對照的總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糙米比精米分別高2.04%和3.92%。植物營養劑使稻米蛋白質含量由8.5%提高到9.6%,增幅不高,不會因蛋白質含量過高而影響米飯的風味。植物營養劑能使水稻增產8.32%~9.03%。
關鍵詞:植物營養劑;豆粕氨基酸;柑橘內生枯草芽孢桿菌YS-45;必需氨基酸;稻米
中圖分類號:S511.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3-0512-05
植物營養劑為長沙學院研發的專利產品(ZL200910042746.8),是用具有知識產權的柑橘內生枯草芽孢桿菌YS-45發酵豆粕產生的一種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葉面肥,對小白菜、黃瓜、苦瓜、辣椒、水蜜桃、梨等多種蔬菜水果具有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等作用[1-7]。
豆粕是制油工業的副產品,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為1 962 mg/kg,比大米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384%[8],因此利用豆粕發酵生產氨基酸成本低廉。關于氨基酸葉面肥的研究有很多報道[9-14],都證明氨基酸葉面肥有促進植株生長和增產的效果,但沒有涉及到改善品質方面。水稻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營養與保健功能,稻米的營養品質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提高稻米品質的研究也不斷加強。為探索植物營養劑對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增產的效果,2009-2011年連續3年在5個品種6個不同季節進行了試驗,均表現出顯著的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試品種(組合) 中優218,沁香1號,湘早秈45,濃香21,湘晚秈12。
1.1.2 試驗地點 湖南省瀏陽市北盛鎮馬戰村,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鎮中塅村,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南溪鎮。
1.1.3 供試肥料 植物營養劑:長沙學院研制。植物營養劑發酵工藝為將豆粕粉碎,過60目篩備用。按豆粕60 g、白糖10 g、KH2PO3 3 g和水1 000 mL的加入量配制發酵培養基于發酵罐中,121 ℃高壓蒸汽滅菌30 min,冷卻后按5%接種量接入發酵菌種,以250 r/min、37 ℃發酵培養3 d后用雙層紗布過濾,濾液中蘇氨酸、蛋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7種必需氨基酸總量達到256~628 mg/(100 mL)
神奇120:山東濰坊亞鑫農化有限公司產品。
1.2 方法
1.2.1 田間試驗設計 采取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試驗設3個處理,即:處理1,植物營養劑;處理2,神奇120(CK1);處理3,清水對照(CK2)。每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66.7 m2。
1.2.2 施肥時期 分別在水稻孕穗末期、抽穗初期、齊穗期各噴施一次。
1.2.3 施肥方法 神奇120按推薦最佳體積分數0.37%使用,植物營養劑使用濃度為20 mL/L,按750 kg/hm2的用量進行葉面噴施。
1.2.4 田間管理 水稻前期栽培管理按照常規管理方法執行,水稻生育后期葉面施肥按試驗設計進行。
1.2.5 水稻收割、曬干、碾米及氨基酸、蛋白質含量測定 待水稻成熟后按小區機械收割,曬干后用型號為6GF-7型的碾米機(廣西陸川縣嶺南機械廠生產)碾成常規精白米,用實驗型粉碎機粉碎后用60目的鋼篩過篩,米粉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現代分析測試中心采用HPLC法測定15種氨基酸的含量,比較不同處理7種必需氨基酸的差異。取過60目鋼篩的米粉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現代分析測試中心,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含量。用水稻收割機分重復(小區)單收,曬干、風選后單計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