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性收儲范圍不斷擴大,庫存數量不斷增加,“統貸統還”不合理性越發明顯:首先是權責嚴重不對等。由于承貸主體是中儲糧,受托企業一旦出現違規違紀行為,中儲糧承擔賠付及套取補貼的追回責任,然而中儲糧對受托企業沒有隸屬關系,缺乏控制手段和制約措施。受托企業只享受權利,收進糧食就享受國家補貼,不承擔任何資金風險,違約成本低,制約手段少。代儲企業違規操作的板子首先會打到中儲糧身上,中儲糧承擔了全部政策風險。這種體制上的不順、權責不對等,是導致委托收儲庫點及租倉庫點違規操作的根本原因。第二是中儲糧力不從心?,F在的政策性糧食收儲點多面廣、數量及資金規模巨大,遠遠超出了中儲糧管理能力范圍。近年來,政府托市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性收儲品種越來越多、地域越來越廣、規模越來越大。目前,中儲糧直屬企業倉容不到0.8億噸,只是政策性庫存總量的零頭,只能通過委托收儲及租倉解決。目前委托庫點達到直屬庫數量10倍以上,在主產區這個數字還要更高。中儲糧這兩年狠抓從嚴治企,對直屬企業管理非常嚴格,但對委托庫點及租賃庫點很難實現監管到位,這些庫點收儲糧食的數量、質量以及資金安全無法保障。長期讓“小馬拉大車”,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最后是多方監管難以落實到位。雖然政策性糧食收儲要求“三方監管”,即中儲糧、糧食局、農發行三方分支機構共同監管,但由于資金“統貸統還”,“三方監管”的責任主要還是落在中儲糧一家身上。政府、銀行應有的行政執法、銀行監管等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受托企業缺乏有效監管和制約,違規操作等風險隱患增加。
我們不難看出,中儲糧可以從人、財、物對直屬企業進行垂直管理,確保346家直屬企業操作合法合規,但對委托庫點及租賃庫點很難實現。日前曝光“以陳頂新”的2家庫點就是中儲糧直屬企業之外的受托庫點。長遠來看,政策性糧食收儲“統貸統還”的方式必須改變,實現責權利相統一,按照“誰收購、誰貸款、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加強各收購企業責任,確保政策性糧食收購數量、質量以及資金安全,更好地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