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仁油脂位于南安官橋鎮,早在清代中葉便被打造成有名的“糧行米市”,擔負著“北糧南運”、“北糧南儲”的調控。時至今日,糧油產業依然是南安乃至泉州的傳統產業,現有糧油食品加工貿易企業200多家,從業人數近萬人,形成集倉儲、銷售、交易、生產、加工、運輸、科研、信息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產業高速發展雖好,但是也會有不好的局面出現,比如說產能過剩的尷尬。還有多數企業仍處于初加工階段,存在企業規模小、生產水平較低及糧食深加工產品結構不夠合理等問題,加之行業過度競爭導致人力、物流成本提高,糧油行業舉步維艱。糧油產品創新和產業鏈延伸被認為是糧油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作為南安市傳統產業之一的糧油食品產業,華仁油脂不斷依靠技術改造和創新驅動,開發新產品并一舉占領市場,在原有糧食批發市場的基礎上,依靠市場拉動、基地聯動和科技推動,積極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力求實現轉型升級。
2013年10月,福建華仁油脂有限公司與福建省糧油科學技術研究所展開技術合作,引進油脂酶法脫膠技術,該項目將于2015年3月全面結束,總投資260.7萬元。
據了解,該項目應用酶工程技術,能較為完全地脫除毛油中水化磷脂和非水化磷脂,避免傳統工藝中由于磷脂脫除不完全給后續工藝和油脂品質帶來影響,使得脫膠油脂的含磷量顯著降低,并建成采用油脂酶法脫膠技術精煉大豆毛油60000噸/年的生產線,年實現工業產值增加值7500萬元。
周振榮介紹說,油脂脫膠傳統工藝生產的脫膠油脂的含磷量高達20ppm以上,油脂的精煉得率為96%以下,而油脂酶法脫膠技術能夠將脫膠油脂的含磷量降至8ppm以下,并且油脂的精煉得率提高到了97.2%以上,創新成效顯著。
糧油加工行業技改主要還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人才的問題。華仁油脂對此充分整合了福建省糧油科學技術研究所、華僑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等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力量,提升南安糧油產業的創新能力,凝聚和培育創新人才,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
從2004年進軍食用油行業至今,華仁油脂就開始以技術創新推動品牌建設:針對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在小包裝食用油分裝方面,華仁油脂率先實行無抗氧化劑的添加,從加工、儲藏,全程使用氮氣密封,延長保質期;在油脂精煉方面采用環保無污染、節能降耗的物理精煉工藝,替代傳統的化學精煉工藝;公司還花費重金引進一流油脂檢驗設備儀器,組建了泉州市食用油脂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為產品質量安全及新技術研究等方面奠定堅實的基礎。
早在2012,華仁油脂年就投入三四百萬元對脫臭塔進行內部改造,通過這次技改,日產能從150噸提升到250噸。2014年12月,華仁油脂承擔的“油脂加工過程中反式脂肪酸的控制及高效節能脫臭器的研制”項目,斬獲2014年度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也是福建省內唯一獲獎的企業。
通過一系列創新驅動發展,華仁油脂先后獲得泉州市食用油脂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和泉州市企業技術中心,組建泉州市食用油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擔任理事長和秘書長單位,福建省食用調和油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科技型企業,福建省創新型試點企業,泉州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南安市科技創新集體功勛獎,并承擔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福建省區域重大科技項目、泉州及南安市科技項目等多項殊榮。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