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義烏市場監管局集中開展了一次糧油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義烏市城西街道糧食交易中心的一家小麥粉倉庫里,擺放著一個巨型鐵皮桶,里面裝滿了面粉,旁邊散落著封口機、電子秤、打碼機,老板娘陳某正在加工包裝。
老板娘把大包裝(主要是凈含量25千克)的小麥粉進行拆包,倒進鐵皮桶內,然后再倒入旁邊電子稱上放著的小包裝(主要有5千克、4.5千克、2.5千克)內,待電子稱上顯示一定量后,就用封口機進行封口,再用打碼機打上生產日期。
這些小包裝袋上已經打上了“2015年4月14日”的字樣。
老板娘說,原來這些小包裝袋上是沒有生產日期的,哪天分裝就打上哪天的日期,“大包裝袋上標注的實際生產日期,不用管。”
實際上,這批小麥粉的外包裝袋破損,生產日期應該是3月31日。這樣包裝一換,小麥粉足足延遲了半個月才“出生”。
執法人員要求老板娘拿出營業執照,不過上面只寫著“糧食批發、零售”,并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F場,執法人員還發現一個包裝為5千克的小麥粉,基本每包重量都不同,有的4.5千克,有的甚至只有4.2千克。
不同品牌的大米都是同種米分裝的
在另一家大米倉庫內,老板王某說,散裝大米都是他從一種叫“絲苗米”的大包裝袋中拆分出來的,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分裝到不同品牌的小包裝袋中,包括了泰國茉莉香米、東北珍珠米、綠竹香米等等。
“基本上用的是同一家大米,但有時候也會混搭。比如這種綠竹香米因為原廠家大米斷貨了,我就用絲苗米來替代。”在問及生產日期時,王老板直言,基本還是按照原先大米袋上標注的生產日期打印的,但對于斷貨的大米,也會按照當天分包裝的日期打印,而每一包10千克的大米,有的重量只有8.85千克。
執法人員介紹,按照消費習慣,消費者通常只會比較每包大米的總價,很少注意重量,這也給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機。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