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廷國是蔭平村8組組長,每年種植水稻面積在140畝左右。近年來,依靠農業機械化技術知識,先前投資30余萬元,購回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并成為當地種田能手和勤勞致富領頭雁。潘傳富是蔭平村6組“當家社員”,既得益于羅廷國的鼓勵,又不甘落于人后,奮力向羅廷國等糧食種植大戶看齊,也購回了一套耕種秋收農業機具。倆人在糧食生產經營中比學趕幫,為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做出了顯著成效,多次得到鄉親的好評和相關的肯定。
“耕田機、插秧機、抽水機、收割機等家用機具,我倆幾乎都有了,羅廷國家甚至是兩套。”潘傳富說,要真正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他和羅廷國倆人都還沒有烘干機。這一直是倆人的心病。今年,他倆你鼓勵我,我鼓勵你,倆人終于達成了投入巨資購回水稻烘干機,圓了心中職業夢想。
“前兩天,我們投資23.5萬元,在縣農委、農機局的幫助下,購回了兩臺烘干機,及時投入到今年水稻搶收中。”羅廷國說,這兩機器都是浙江產的,每臺烘干機每15小時能烘干稻谷10噸,且可以連續24小時工作。據資料介紹說,每烘干百斤稻谷成本2元??h農委專家分析認為,烘干每百斤稻谷成本在4元左右更為合理。
“表面上看,我們農民是出巨資在買機器。而實際上,我們只是先墊資了巨資,在享受國家補貼、市政府補貼政策資金后,每臺機器,我們實際只花了4.5萬元,國家投資了大頭,我們得到了實惠。”羅廷國毫不隱瞞地說,說白了,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沖著國家補助政策去拼一把。
“水稻烘干機的作用非常大。”潘傳富說,他們算了一筆者增收帳,2萬斤稻谷人力曬干的話,至少要三天時間,每天要5-6人翻曬,請用工日費按80-100元計算,共開支1620元左右。而烘干機烘干2萬斤稻谷只要15個小時,時間節約了兩天多。成本節約800多元,減少了一半開支。更重要的是不用看天的“臉色”辦事,還減少曬場和糾紛等難題及煩惱。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