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糧食形勢十分嚴峻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17 13:39:13
中國靠自己養活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中國擁有世界21%的人口,卻只有世界9%的耕地。中國最肥沃的土地要依賴灌溉,因而易受水污染、洪水或干旱的威脅。中國水資源相當匱乏,而且分布極不均勻。干旱的北方長江流域以北所有地區有中國2/3的耕地,卻只有全國1/5的水量。即便加上濕潤的南方,中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最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使得中國有更多財力從國外購買糧食,但粗放的增長模式也為糧食生產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隱患。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從前是魚米之鄉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F在,珠江三角洲一半的糧食要靠其他地區調入,而長江三角洲勉強能夠自給。收入的增長也導致人們轉向食用更多的動物蛋白,而動物蛋白的生產更耗費資源。壓力在不斷增加,中國的糧食價格和其他國家一樣也在不斷攀升。
盡管如此,中國的糧食仍然可以算作自給自足的。在最近十年中,每年人均糧食產量在333.29公斤(2003年)至411公斤(1998年)之間徘徊,平均達到人均380公斤。一部分糧食如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大部分依靠進口,但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如大米、小麥和玉米絕大多數靠國內種植,進口的數量不到總消費量的5%。由于這種糧食上的自給自足,盡管肉蛋奶等高端食品的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引發民眾抱怨,但大米小麥等大宗糧食價格一直相對平穩。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7年糧食的平均價格僅上漲10%,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幅度。大米和小麥的價格上漲幅度較少,而玉米和大豆上漲了15%-25%。2008年第一季度,大米僅上漲了3.5%;與此相比,單是2008年三月份的最后一周,泰國大米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從每噸580美元漲到760美元,飆升了31%。中國政府和往年一樣儲備了大量糧食。
2008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透露,政府儲備了1.5億到2億噸糧食,這相當于全年糧食消費總量的30%-40%。這一數字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為全球糧食儲備提出的17%-18%的安全線。僅大米一項,儲備量就達到4-5千萬噸,這使得中國在國際大米市場的持續混亂中能夠獨善其身。
既然這樣,那為什么還要擔心如何養活中國這個問題呢?在可見的將來,除了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外,應該沒有什么力量能夠撼動中國的糧食安全。像全球變暖這樣的長期威脅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趨顯現,但強勁的經濟和技術進步不是應對這些威脅的最好防范嗎?
事實上,中國現在必須擔憂自身的糧食安全問題了。隨著化肥和殺蟲劑創紀錄的使用以及水土的流失,糧食產量很可能會萎縮,與此同時,需求卻在不斷增長。不斷上升的能源價格導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也威脅到糧食生產者的收益率。近些年,為了應對這場危機,學者們提出了兩個相互對立的戰略,一個強調國內糧食安全,另一個是依賴國際市場?,F在是到了吸取一些教訓,并規劃未來的時候了。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