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
意見》(國發〔2014〕69號)精神,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
構建我區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ㄒ唬﹫詻Q守住耕地和基本農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全區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別保持在1630萬畝和1328萬畝,
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分別穩定在1200萬畝和370萬噸以上。健全耕地質
量等級更新評價制度,嚴格實行耕地“占一補一”、“先補后占”和“占優補優”,
保質保量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年度耕地占補平衡儲備任務。開展耕地質量保護
與提升行動,加大耕地質量建設投入力度
,因地制宜開展對新增耕地的地力培肥和耕作管護,逐步提高當地耕地質
量。對占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推行剝離耕作層土壤再利用制度。
全面落實領導干部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離任審計制
度,切實履行耕地保護主體責任。
?。ǘ┘涌燹r田基礎設施建設。大興農田水利建設,按期完成國家
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任務,從2015年起每年建設旱澇保收
高標準農田50萬畝。加大骨干排水溝道和鹽堿地治理力度,大規模改造中
低產田,到2017年,基本完成銀北地區100萬畝鹽堿地治理,改造中低產
田115萬畝。把平羅縣、惠農區、賀蘭縣、靈武市、永寧縣、青銅峽市、
利通區、沙坡頭區、中寧縣等糧食主產縣(區)建成糧食核心產區,
將口糧保障落實在田間地頭,確??诩Z自給率達到95%以上。
?。ㄈ┨岣呒Z食生產科技水平。培育和推廣優質、高產、多抗糧
食新品種,加快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發展,全面提高優質高效糧食作物新
品種供應保障能力。實施水稻品質提升計劃,加快高淀粉、優質高蛋白及甜
糯玉米新品種推廣;加強馬鈴薯一級種薯示范推廣;加大小雜糧新品種引育,強化產銷銜接,提高生產效益;加快麥后復種“糧糧、糧菜、糧經、糧飼”模式示范推廣,提高后作效益,穩定小麥面
積。加大糧食高產萬畝示范片建設和糧食增產攻關示范區創建力度,推廣標
準化的高產高效、綠色環保技術模式,帶動全區糧食增產增收。積極開展
新技術、新裝備引進示范,推進規?;?、標準化、機械化栽培技術的深度
融合,實現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集成配套,
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促進節本增效。
?。ㄋ模┓龀职l展適度規模糧食生產。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
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對糧食
倉儲、加工、烘干、晾曬等配套設施建設給予支持。引導發展土地入股、土
地托管等多種經營形式,鼓勵和支持農民自愿依法流轉土地,開展集約式
、規?;Z食生產經營,避免流轉土地“非糧化”,堅決禁止“非農化”。以服
務糧食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機作業、農田灌溉、代耕代種、
代收代銷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有效形式,引導服務
組織參與糧食生產公益性服務,為社員提供微利性服務,為其他經營主體提
供盈利性服務。
?。ㄎ澹┰鰪娂Z食可持續生產能力。加快發展節水農業,轉變農田灌
溉方式,合理調整種植布局。鼓勵支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組織和家庭農
場
連片發展高產、高效、節水型農業。突出耐旱、抗旱品種應用,大力推廣
種
子包衣、藥劑拌種、精量播種和使用抗旱劑、保水劑、抑蒸劑等農藝措施
和以膜下滴灌、噴灌、管灌技術為主的工程措施,推進高效節水由經濟作
物向糧食作物拓展。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的監
測和防治力度,深入開展殘膜白色污染整治行動。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
化統防統治。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防御,保障糧
食生產安全。
二、切實保護種糧積極性
?。┞鋵嵑屯晟萍Z食扶持政策。認真完善和落實糧食補貼政策,
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逐步推進糧食直補與糧食生產者掛鉤,與高產、
優質的糧食品種掛鉤。新增糧食補貼要向糧食主產縣(區)傾斜,向新型糧
食生產經營主體傾斜。加強補貼資金監管,
確保資金及時、足額補貼到糧食生產經營者手中。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為
糧食生產者提供信貸金融服務。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對糧食作物保險給予
支持。鼓勵農技人員參與糧食生產技術服務,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十三五
”期間,自治區財政每年從糧食風險基金、“危倉老庫”地方配套等專項資金
中安排補助經費用于支持解決糧食宏觀調控問題,不斷改善糧食儲藏條件
,支持糧食流通業發展。
?。ㄆ撸┡μ岣叻N糧比較效益。完善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市場
信息傳導機制,引導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穩定糧食生產者市場收益。
鼓勵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糧食生產者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采
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促進上下游產業的聯合和一體
化發展。突出扶持玉米、馬鈴薯等大宗糧食作物的加工轉化,讓糧食生產
者分享加工銷售的收益。健全重要農資儲備制度,穩定農資價格。
三、完善地方糧食儲備機制
?。ò耍┙⑼晟频胤郊Z食儲備規模定期核定機制。優化現有糧食儲
備規模和品種結構,根據國家對地方糧食儲備的規模及規定,結合全區經濟
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變化情況,按照“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
總體要求和“產銷平衡區4.5個月市場供應量”的原則,每3年核定一次糧食儲
備規模和品種結構布局。自治區財政按照相應比例增加糧食風險基金,用于
促進糧食生產、保障糧食流通、穩定糧食儲備和完善糧食應急。針對我區小
麥嚴重產不足需的現狀,積極探索在糧食主產區建立異地儲備,確保我區城
鄉居民口糧供給安全。
?。ň牛┩晟频胤郊Z食儲備管理運行機制。落實儲備糧費用和利息補
貼資金,完善輪換、管理和庫存監管制度,建立儲備糧保管、輪換費用動態
調整機制。發揮地方儲備糧的市場調節功能,在市場糧價異常波動時,通過
有序吞吐調劑市場,保障供應,穩定糧價。實行臨時收儲政策,保護農民種
糧積極性。積極探索符合我區實際的糧食儲備模式,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
場主體承擔地方儲備糧任務。嚴格執行糧食經營、加工企業最低、最高庫存
制度,鼓勵企業保持合理商品糧庫存。建立
地方和中央糧食儲備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調控市場、穩定糧價的協同效應。
四、增強糧食流通能力
?。ㄊ┘訌娂Z食倉儲設施建設和管理。實施重大糧食倉儲項目,利
用中央糧庫建設項目和“危倉老庫”維修改造補助資金,企業貸款等方式,建
設和維修改造一批糧食倉儲設施,力爭到2020年,新建和改造倉容100萬噸
,其中新建倉容20萬噸。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政府引導,支持種糧大戶、
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儲糧設施,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糧食倉儲設施建設
。建立國有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制度,對重點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實施保護
管理。
?。ㄊ唬┘訌娂Z食產銷合作。積極發展省際間糧食產銷合作關系,
打造跨區域的糧食物流通道,有效調劑區內糧食余缺,促進全區糧食供需平
衡。鼓勵糧食企業在主產區建設生產基地和倉儲物流設施。區內實施“穩川
促山、山川互濟、作物互補、豐欠調節”的產銷模式,促進區內糧食資源合理
配置。同時,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積極探索實施“走出去”戰略,
與中亞產糧區國家有效對接,增加優質小麥進口,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在適
應國際國內市場融合上實現新突破。
?。ㄊ┩苿蛹Z食產業升級。加大對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扶持力度,
支持企業應用先進技術裝備,推動技術改造升級,提升糧食加工水平和附加
值。支持企業延伸產業鏈,積極發展主食產業化,開發新型優質健康糧食產
品,推進馬鈴薯食品標準化、企業化,帶動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支持企業發
展倉儲物流冷鏈等新型設施,向鄉鎮和農村延伸生產營銷網絡。支持糧食倉
儲企業技術改造,加快信息化建設,開展現代糧倉科技應用示范。
五、保障糧食市場穩定和質量安全
?。ㄊ┘涌旒Z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建設。2017年年底前,各市
、縣(區)要建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供
應保障體系。每個市、縣(區)建設1個糧食應急儲備(供應)保障中心;
每個鄉鎮、農場分場、街道(社區)至少有1個應急供應點;銀川市人口比
較集中的社區,要確保每3萬人至少有1個應急供應點,配套相應的應急加工
企業、儲備設施和配送中心。銀川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的成品糧油儲備要達
到10天—15天市場供應量。各市、縣(區)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
承擔應急供應的企業和網點給予必要的支持和補償。落實糧食經營信息統計
報告制度,督促各類涉糧企業按照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的規定,建立經營
臺賬,定期向糧食部門報送統計數據。
?。ㄊ模┚S護糧食市場秩序。加快建立糧食經營企業信用體系和糧
食市場監管協調機制,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糧價、以次充好、摻雜使假
、計量作弊等擾亂糧食市場秩序行為,開展各級儲備糧庫存檢查,加強糧食
收購資格許可管理,加大涉糧案件查處力度,切實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ㄊ澹┙∪Z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嚴防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糧食質量安全
風險。加強對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超標糧食管控,建立超標糧食處
置長效機制,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口糧市場。2018年年底前
,在城鄉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
六、強化保障措施和監督考核
?。ㄊ┟鞔_糧食安全保障責任。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實行
市、縣(區)長分級責任制。各市、縣(區)對本行政區域糧食安全、宏觀
調控、市場監管負全責,市、縣(區)長是本行政區域糧食安全的第一責任
人。實行糧食安全部門分工責任制,自治區
發展改革、財政、糧食、農牧、國土資源、食品藥監、稅務、工商等有關部
門對職能領域內保障糧食安全工作負全責,積極做好保障糧食安全的相關工
作。
?。ㄊ撸┙⒈O督考核機制。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農牧廳、糧食局
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意見精神抓緊制定監督考核辦法,細化分解任務,
定期對各市、縣(區)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情況進行專項考核,強
化考核結果應用,實行獎優罰劣,確保各市、縣(區)將糧食安全責任落到
實處。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2015年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