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農業與種子工程
1.1 現代農業的概念和內容 現代農業就是實現了現代化、達到了現代化水平和標準的農業,具體是指運用現代農業生產資料和現代農業科技進行生產,采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式進行管理,由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現代農民進行經營管理,達到世界現代先進生產率水平的農業?,F代農業的內容主要有4個方面:第一,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資料,就是用現代化的生產資料武裝農業,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第二,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就是用現代農業科技武裝農業,實現農業科技現代化;第三,現代化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就是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現代化;第四,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者,就是實現農民科技素質和經營管理理念現代化。
1.2 種子工程的概念和內容 種子工程是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程學及現代農業經濟學理論和方法,整體推進種子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管理全過程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各種設備和條件,形成規?;?、規范化、程序化、系統化和商業化的農作物種子產業體系。其目的是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良農作物種子,實質是用工程手段和措施加強種子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新品種研發、良種繁殖生產、成果評價和種子質量檢測等基礎條件,用系統工程的理念和方式推進種子走上產業化發展的軌道,促進我國種子產業從傳統向現代化發展。種子工程是一個典型的系統工程,是以系統工程的理念和方法推動農作物種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工程,也是將傳統農作物種業轉變為現代農作物種業的工程。其內容有5個系統和15個環節,5個系統是指良種引育系統、生產系統、加工系統、銷售系統和管理系統;15個環節是指種質資源收集、育種、區試、審定、原種繁殖、種子生產、收購、儲藏、精選、包衣、包裝、標牌、檢驗、銷售與售后服務。
1.3 現代農業與種子工程的關系 現代農業是一個大產業系統和產業整體,包括了很多產業子系統。按照一般的產業劃分方法和標準,現代農業(第1產業)和現代工業(第2產業)、現代服務業(第3產業)并列,屬于第1級產業;現代農業中的現代種植業、現代林業、現代畜牧業、現代漁業及為農林牧漁業直接服務的現代生產資料生產供給和產品加工業等屬于第2級產業;現代農作物種業是現代種植業的一個下級產業,屬于第3級產業。由此可見,現代農作物種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基礎和先導產業,是高技術含量的尖端產業,而種子工程又是現代農作物種業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抓手。
2 種子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1 供種能力較弱 商品化供種能力不適應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商品化供種的數量和覆蓋面不足;農作物種子繁育基地建設滯后,良種繁育基礎設施薄弱,種子生產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較差,種業機械化水平較低,加工工藝落后,種子儲備和應急保障體系不健全。
2.2 育種創新能力較低 科研育種布局不合理,也不完善,品種選育不能滿足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等基礎性和公益性設施薄弱;育種科研與農業生產結合不緊密,育種方法、技術和模式比較落后;育種材料深度評價不能滿足育種科研需求,成果評價及轉化體制機制不完善。
2.3 品種分析評價能力較弱 全國品種區試和新品種示范的網絡體系不完善,區試站點規模較小,帶動輻射能力較弱,不能滿足新品種試驗、統計、分析和評價的需求;新品種試驗、統計、分析和評價手段比較落后,新品種示范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
2.4 種子質量檢測能力較差 全國種子質量檢驗和認證網絡體系不健全,種子鑒定檢測等基礎設施薄弱;種子質量檢測能力和水平還停留在一些常規項目檢測上,不能快速檢測種子純度和種子健康等重要質量指標,轉基因種子的檢測手段缺乏。
2.5 種業信息體系建設滯后 全國種子行業信息服務體系還沒有建成,種業信息發布制度缺失,缺乏快速充分反映種子市場動態、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情況和種業管理體制改革形勢的信息共享平臺,種業信息共享服務能力弱。
3 實施新一輪種子工程的措施
3.1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建設,提升種質資源發掘、保護與利用能力 種質資源保護主要包括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圃、離體庫、DNA庫和種質材料繁殖基地和引種站點等基礎設施及條件建設,還包括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評價、編目、交流、利用、種質資源材料與方法創新等。種質資源保護的設施條件與國家種質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競爭力直接相關,也與種質資源能否得到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直接相關。一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建設,完善國家種質資源保護三級體系和已有的工作基礎,改善技術裝備設施條件;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著力提高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發掘、保存和利用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我國現代種業的核心競爭力。
3.2 加強新品種改良體系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與新品種研發能力 農作物品種改良工作的主要內容是親本材料創制、育種方法研究、新品種選育、原原種擴繁和原種提純復壯等。一要強化新品種改良體系建設,完善農作物改良中心和分中心技術裝備條件;二要加強良種選育、引進、篩選、提純和擴繁,加速品種更新換代,促進農作物新品種選育,不斷提升育種創新能力;三要引導和推動育種科研單位以多種形式與種子企業開展育種合作,使大中型種子企業成為商業化育種和技術開發的主體,盡快選育出一批有突破性的農作物新品種。
3.3 加強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建設,提升科研育種成果轉化能力 完善國家農作物品種區試體系、改善試驗條件是提高農作物品種試驗質量的重要保障。加強覆蓋全國的品種區試體系建設,強化農作物優良品種篩選和分析評價。一要加強品種審定示范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完善重點農作物產區的品種區試展示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和田間對比試驗展示網點設施設備條件;二是加強品種區試展示,搞好農作物優良品種分析評價和審定,促進科研育種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
3.4 加強種子生產系統建設,提升新品種供給與推廣能力 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制種基地的園地標準化工程建設,還包括種子儲運加工設施建設,從而增強商品化和標準化供種能力,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對農產品生產優質化、標準化、規?;囊?。一要加強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改善重點農作物產區的種子生產基地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設和完善國家級原種場和主要農作物種子專業化生產基地及國家南繁基地;二要加強農作物良種推廣和營銷體系建設,完善良種選育、生產和經營各環節的利益分配機制,使各環節相互依存,利益共享,最大限度發揮整體優勢;三要加強良種繁育,種子生產基地要搞好原種繁殖、新品種和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做好國外引進品種的檢疫、隔離、種植及農藝性狀觀察等工作,完成育種加代、種子純度鑒定和親本繁殖等任務;四要加強種子生產,種子生產基地必須按照技術規程和生產計劃完成種子生產任務,落實國際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計劃和良種推廣計劃,積極引進、篩選、擴繁、推廣和提純農作物優良品種。
3.5 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提升種子市場監管和質量檢測能力 建成上下相通、左右相連、覆蓋全國的種子質量檢測網絡是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一是加強種子質量檢測監督的基礎性和公益性設施建設,在繼續完善國家級和省級種子質量監督檢測技術裝備的基礎上,要依托種子管理機構,在制種優勢區和主要用種區建設一批種子質量監督檢測分中心,通過種子質量檢測網絡和種子檢驗設施建設,形成覆蓋主要農作物生產區的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提升種子監督檢測的技術支撐力度。二是加強完善種子質量檢測監督制度建設,形成健全的種子質量檢測監督制度體系,使種子質量檢測監督實現制度化、法制化。三是大力提升種子質量監督檢測能力和服務水平,搞好種子市場監管和種子質量檢測,提供優質服務,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3.6 加強種業信息體系建設,提升種業信息共享服務能力 種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是新一輪種子工程建設和現代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及時反映種子市場產需動態、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狀況和種業管理體制改革的趨勢等信息,會對現代種業和現代農業發展起到有力的引導和推動作用。一要加大種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力度,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二要建立完善種業信息發布制度,提供優質的種業信息共享服務。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