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種基地的經濟條件
建立規?;闹品N基地可以迅速繁育新品種或配制新雜交種,保持優良品種或雜交種的優良種性和純度,延長其使用年限,為品種合理布局和有計劃地進行品種(雜交種)更新、更換,穩定、持續、保質、足量供應良種。建立良好的制種基地要搞好論證,詳細規劃,組織實施;要具備制種的自然條件、生產水平和經濟條件,基地領導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要高;基地的形式根據當地的實際和制種作物種類、面積、特性等不同應多種多樣,可以是國營制種基地,特約制種基地(聯縣、聯鄉、聯村的大型基地和聯戶特約基地),專業戶特約制種基地;制種企業要根據制種任務制定制種計劃,做好基地布局,加強基地的基本建設和技術培訓,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依法維護種子生產者的利益,做好基地的計劃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建立較為長期穩定的制種基地。
農作物制種集中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高新技術,與傳統的作物栽培不同,要求制種農民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意識,能夠接受和利用現代農業科技,服從技術員的指導,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措施,能夠對制種進行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并且有一定的承擔風險能力。因此,要求制種區有一定的經濟條件。
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制種,農民文化水平整體程度較高,接受新事物快,容易接受制種的組織管理。不僅一般作物常規制種容易推廣,而且一些高投入、高產出的作物也容易推廣(如雜交制種、溫室花卉、網室制種等),農民有一定的投入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制種企業的投入壓力。但是,制種區經濟條件也不是越高越好,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單位土地超過或接近制種收入水平,農民期望值高,會抑制制種的落實。另一方面,經濟發達地區的勞動用工成本較高,而且隨著經濟增長迅速,因而造成制種成本的增加,給制種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農業發展水平較低,農業自然條件惡劣(灌溉、溫度、濕度等),除了農民接受新事物較慢外,當前的農民投入水平、農業耕作方式、先進技術應用程度、風險承擔能力等對制種的開展推廣有一定的阻力。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如花卉、牧草多適宜在冷涼山區、高海拔地區制種。另外,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經濟收入水平較低,所以,在制種的長遠發展中,經濟欠發達地區是更有發展潛力的后備資源,應注意加以培養建設。
2 制種基地的農民素質
2.1 農民素質對制種的影響 制種基地農民是完成制種的基本單位,農民素質包括文化素質和社會素質。素質較高的農民對制種積極性高、意識性強、思想覺悟高,把制種作為自己和制種企業雙贏的事業。在制種過程中積極配合基地落實、隔離調配,虛心接受技術員的指導、檢查,嚴格按作物制種技術規程操作,加強制種田的管理,增加投入,能認真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責任。在發生制種企業和農戶糾紛時,能相互諒解協商解決問題。相反,素質低的一些農戶接受制種慢,在基地落實中設置障礙,脅迫制種企業或村組領導額外獲得補償;制種過程中隨意刁難技術人員,不按照技術要求操作,田間管理滯后,病蟲草害嚴重,田間投入少,制種產量低、質量差,私自或合伙倒賣、截留種子。在質量不合格、制種企業與農戶出現糾紛或其他原因時,容易形成強迫收購、肆意鬧事及聚眾上訪等,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上述問題的出現,嚴重阻礙制種業的發展。因此,加強制種工作宣傳,提高制種基地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是制種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措施。
2.2 制種基地農民培訓 農民培訓是開展制種工作的重要內容,不管是雜交制種還是常規制種,制種企業技術人員都要根據植物特性、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種子銷售企業對種子質量的要求,制定出從隔離、選地、播種(育苗)到田間管理、去雜、去雄、授粉、收獲和檢驗等環節的詳細技術操作規程,并在每一個環節開始前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以便操作人員照章執行。制種一般是在露天自然條件下進行,受外界環境條件影響很大,允許技術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對規程的某些技術細節及時做必要的修改。經過培訓可以使農民了解各類農作物制種形勢,掌握制種技術,了解制種質量要求、管理規定;同時提高農民素質,促進制種工作順利進行。農民培訓是一個長期工作,貫穿于制種的全部過程。農民培訓不能只局限于制種技術、管理規定等內容,在林果生產、病蟲害防治等其他農業技術及生產實際問題都應指導培訓,將有助于工作的開展。在農民培訓中也應注意社會公德培養,培養農民生產合作、互幫互助、鄰里和睦意識,提高社會素質。經過多年積累培養,可使基地農民的社會文化素質和社會公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使制種基地進一步穩固。
3 地方各級政府對制種的影響
農作物制種是許多地方農業增收、農民增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制種地的鄉、村要積極引進,大力宣傳,使當地制種產業盡快發展起來。農作物制種涉及千家萬戶,尤其是土地承包到戶后,農戶組織管理難度大,特別是隔離協調難度大,如制種戶與非制種戶、制種戶之間、村組之間等。因此,基地領導必須工作過硬、作風扎實、有一定威信,既要代表制種群眾的利益,又要做好制種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紐帶,為制種企業提供所需的組織管理、人力、物力的支持與協助,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認真做好本村所承擔的制種作物的面積落實、隔離調整、生產組織、矛盾解決等工作。在制種工作中大力配合和支持技術人員把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通過制種企業、基地、農戶三方合作,明確三方責、權、利,各負其責,促進制種產業健康發展。
4 制種單位的自身建設對制種的影響
4.1 公司經濟水平和誠信 種子生產企業進行農作物制種必須依《種子法》申請辦理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生產企業所制作物品種,須取得該作物品種的制種資質即生產權,否則視為違法。農作物制種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企業與農戶互利互惠的種子生產過程。在制種基地建設中,要求基地經濟條件的同時,同樣對公司也有經濟、管理、信譽等方面的要求,無論是大型龍頭企業,還是中小公司、科研單位,甚至個人等制種單位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及順暢的融資渠道,認真履行合同,信守承諾是建立穩定的制種基地的關鍵。制種是典型的以市場為向導的訂單化農業。種子生產企業在落實制種任務時,在綜合考慮當地制種發展水平、制種條件后應與具體接受制種任務的村、組、制種農戶或制種專業戶簽訂制種合同。合同條款應明確規定雙方責任義務,制種種子的質量以合同所簽質量指標為準,合同中各項質量指標均不得低于國標,有時根據客商要求,某些指標還高于國標或增加檢驗某些檢疫性病、蟲(任何繁殖體)的指標。各自不得私自更改合同內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不得隨意壓價、折扣或以不正當手段在收購過程中缺斤少兩,克扣種子款,如制種企業在收種時要對每一個制種農戶生產的種子進行取樣,一式兩份,當面取樣,當面封存,農戶和企業各執一份,做為質量終檢的依據,避免在兌付種款時無據可查,而損傷農民的積極性。制種任務一經落實進入實施階段,技術人員、客戶代表、基地負責人就要全程監督,嚴格檢查制種農戶是否依照制種技術規程操作,若發現在操作過程中有違規行為,輕則限其改正,重則進行罰款和降級處理,嚴重者依據合同條款和管理辦法強制作報廢處理。
4.2 公司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管理 公司技術人員是制種工作的主要力量,種子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須依法培訓,取得種子生產技術員資格證,才能指導制種生產,完成制種基地落實、技術實施、農戶管理、基地管理、技術服務、質量監督、種子收購等管理服務工作。技術員代表制種企業的形象,技術員的素質和技術、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制種任務的落實完成。因此,培養專業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技術員是制種企業常抓不懈的工作。
技術員的專業能力主要有種子生產、作物生產技術、植物保護、作物遺傳育種、土壤肥料、農業氣象、種子檢驗、種子加工儲藏及其他相關知識和技能。一般都要具備基本專業知識及技能,尤其在雜交授粉和種子采收過程中,單位制種面積上需投入大量的熟練勞力,如制667m2的雜交番茄,需8~12個熟練工人工作15~21d才能完成雜交授粉任務。制種企業和技術人員應注重后天的積累,由于個人的差異,在專業知識掌握、應用、積累及靈活性、適應性、自覺性等方面,不同技術員有差別,制種企業應因人而異,揚長避短,發揮個人的技術特長,促進種子工作全面發展。技術人員的管理水平是體現技術素質的重要表現,由于制種涉及千家萬戶,管理工作錯綜復雜,技術人員在工作中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水平,而且要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在工作中有主動性,能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工作方法既要做到嚴格管理,堅持技術原則和管理原則,又要根據基地實際,具體情況具體解決。在制種過程的一些影響種子質量的關鍵環節結束時,技術員要根據檢查驗收的結果,發給制種農戶某環節的質檢合格證,如雜交玉米制種要發去雜合格證、抽雄合格證、清除父本合格證、晾曬合格證;番茄制種要發去雜合格證、洗種浸種晾曬合格證,如果是雜交番茄,還要發去雄授粉合格證、清除父本合格證;對一些嚴重影響制種質量和產量的病害、蟲害防治情況,要發防病、防蟲合格證。對這些環節的質量進行認證既能督促制種農戶提高質量意識,又能為種子收獲后分批取樣檢驗提供依據。
技術員處于生產一線,有些制種企業為了方便落實基地、管理農戶,聘請部分村組干部或有影響力的農民作為公司技術員,這是一個技術員任用誤區。農民作為技術員,只能對各種制種作物有感性認識和生產經驗,沒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長遠發展中,應逐步淘汰農民技術員,或者進一步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技術水平。
制種企業為確保制種的順利實施和任務完成,都詳細地制定了制種組織管理細則和管理辦法,如制種基地技術人員管理辦法、制種基地負責人管理辦法、制種基地農戶組織管理辦法等。這些管理辦法的制定與否、執行效果目前已成為制種企業所在地種子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考核的主要指標。近年來,已形成種子公司主要負責人包基地,鄉(鎮)領導和駐基地技術員包村、村干部包社隊、社隊干部包農戶的管理模式。“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體系就是村組織訂立制種合同,把計劃分解到農戶,農戶按照合同要求,安排生產,交售種子,“公司+基地+農戶”是連接起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橋梁。公司以農戶的生產發展作為自身發展的基礎,農戶依靠公司使種子進入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生產體系把分散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總之,制種基地在一個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即在基地經濟條件較高,基地農戶素質較好,基地各級地方組織及管理部門重視并服務到位,基地種子企業經濟實力雄厚、管理水平較高、社會形象及信譽較好的條件下,才能形成良性互動體系,才能獲取最大制種效益,企業、農戶、政府三方才能取得共贏。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