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持續低迷,種糧成本卻在不斷攀升,部分地方中晚稻生產出現“增產難增收”現象。這幾乎重演了2013年早稻市場的收購情形。
業內人士認為,糧食收購價遭遇“天花板”的背后是我國糧食市場的政策化與開放性矛盾加??;要有效維護糧食安全,應在完善農業補貼政策的同時,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進出口管理,并大力促進糧食規?;a。
種糧利潤下降超過10%
記者在江西等南方中晚稻主產省采訪發現,由于國內外大米價格嚴重倒掛、低價米大量進入我國的狀況沒有根本好轉,2013年南方中晚稻上市后,收購價格處于偏低狀態。
江西產糧大縣鄱陽縣農民萬長春說:“前幾年,中晚稻的開秤價一般都在130--140元/百斤,優質稻的價格更高,可以達到140--150元/百斤。但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糧價一路下跌,2013年開秤時基本穩定在120--125元/百斤。”
在此情況下,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發《2013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南方各中晚稻主產省先后啟動托市收購。隨后,中晚稻收購價格開始上漲,農民售糧踴躍。
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截至2013年12月15日,江西、湖南等中晚稻主產區累計收購新產中晚秈稻240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691萬噸,增幅驚人。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2013年南方中晚稻收購中,政策性收購成為市場主導。業內人士表示,中晚稻是主要消費口糧,收購主力歷來是大米加工企業。但2013年由于進口大米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以及2013年稻谷供應量仍較充足,加工企業對稻米市場并不十分看好,收購與開工均較為謹慎,收購積極性降低,政策性收購成為農民賣糧的主要渠道。
江西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辛洪光介紹,當前江西國有糧食企業托市收購中晚稻價格為每百斤135元,而民營企業則為123--131元。截至2013年12月15日,江西各類企業收購中晚稻57億斤,同比增加27億斤,其中托市收購30億斤,占收購總量的53%。
在政策性收購占主導的市場下,農民卻遭遇了“增產難增收”。江西省上高縣泗溪鎮農民曾小明說:“國家出臺的中晚稻托市收購價是135元/百斤,但收儲企業對水分、雜質等要求很高,東扣一點西扣一點,農民賣糧的實際售價低于國家規定的托市價。”記者在部分收購點采訪發現,農民送到托市收購點的糧食每百斤要扣除6--8元的“水分錢”。
糧價持續低迷,但種糧成本卻在不斷攀升。江西省價格成本鑒定監測管理局對都昌縣晚稻生產情況的調查顯示,當地晚稻畝均成本為894.12元,比2012年增加77.69元。其中機械作業費、種子費、化肥費、農藥費、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受成本上升和售價下跌影響,2013年都昌縣農民種植晚稻現金收益和凈利潤有所減少,其中每畝現金收益為590.15元,比2012年減少29.42元,降幅4.75%;每畝凈利潤為226.37元,比2012年減少42.16元,降幅為15.7%。”江西省價格成本鑒定監測管理局專家余耀明說。
政策化與開放性矛盾加劇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南方部分地區農民“增產難增收”,其重要原因是我國糧食市場的政策化與開放性矛盾加劇。近年來,我國糧食市場一方面在國家托市政策干預下日益政策化,另一方面在我國加入WTO后又呈現出高度開放性。記者了解到,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關稅逐步下降。目前,我國成為世界上農產品關稅總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p>
政策化的國內市場遭遇開放性的國際市場,使我國成為全球糧食市場的“價格洼地”,大量進口低價糧涌入,對國內形成較大沖擊。
辛洪光說:“在糧食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和政府托市調控政策支撐下,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并已逐步超過了國際糧價。這直接導致國外低價米大量進入我國,國內糧食價格面臨著非常大的下行壓力,影響農民的種糧收益。”
業內人士認為,2013年南方中晚稻主產區全面啟動托市收購,意味著至少在2014年1月底托市收購結束前,政策將會成為市場的“穩定器”,糧價下跌風險較小。但在此期間,托市收購價將是糧價的上限,托市收購結束后,其價格將弱勢回歸,短期內難以好轉。
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專家孫忻表示,2013年,國內糧食價格持續低迷,好在國家托市價已經啟動,市場受政策的支撐有個小幅度趨升過程。但目前我國糧食連續多年豐收,庫存充足,再加上國內糧價高于國際糧價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進口大米數量仍將保持高位,我國稻米市場“稻強米弱”、市場化購銷冷清、利潤微薄等情況或將持續存在。
辛洪光告訴記者,目前行業內還沒有看到能夠讓糧價上漲的利好因素。“現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地的大米到岸價才1.6元/斤,而我國南方地區早米出廠價約在1.8元/斤,中晚米出廠價在1.9元/斤左右。按照這個價格,加工企業很難提高稻谷的收購價。”
同時,部分農民對后期糧價也不看好,急于出售手中的糧食。江西省萬年縣種糧大戶周金來說,前幾年農民往往會把部分糧食留到第二年再賣,但現在很多農民家的稻谷都已經賣完了。因為根據這兩年糧價先高后低的經驗,農民都認為后期的價格漲不起來。
辛洪光、孫忻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家不斷提高糧食的最低收購價,使得農民種糧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但2012年以來,糧食市場持續低迷,農民種糧收益出現下滑,如果任由這種苗頭繼續發展,必將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中晚稻“增產難增收”的狀況以及農民對后期糧價看跌的預期,對農民種糧積極性產生了不良影響,部分地區已經出現農民將水稻種植“雙季改單季”現象。
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
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搞好糧食儲備調節,調動市場主體收儲糧食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好兩個市場,把握好進口規模和節奏。結合我國糧食市場存在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應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強糧食進出口管理,大力促進糧食規?;a。
采訪中,許多糧食問題專家都指出,2003年為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央出臺糧食市場最低收購價政策。這一政策促進了糧食生產,但也使得糧食流通市場政策化運行色彩濃厚,市場活力不足。江西瑞奇期貨總經理劉國平說:“今后政府應減少對糧食流通價格的干預。改變農業補貼方式,盡量補到生產環節上,以發揮流通環節上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認為,為減少政策對市場的干預,我國可嘗試采用價差補貼方式,即先由政府制定可以使農民獲得合理收益的目標價格,當市場價低于目標價格時,農民依然按照市場價格出售農產品,但中間差價部分由政府對農民予以補貼。
進一步加強糧食進出口管理,尤其是要打擊邊貿走私。記者了解到,由于中越邊境小道、便道眾多,且越南大米相對于國內大米價格更為低廉,不法分子常在邊境走私越南大米。孫忻說,走私米數量至少是正規途徑進口米的兩倍,2013年我國進口米是200萬噸。他認為,我國應把握好大米進口的規模,加大對走私大米的查處力度,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
另一方面,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促進規?;N植,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當前,我國糧食生產中存在著多種不利于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的因素,如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使得糧食生產喪失了規模優勢;長期租地的不穩定性又降低了種糧大戶對基礎生產設施投入的積極性,導致投資行為的短期化。專家表示,通過穩定的適度規模生產,使得糧食生產成本下降、收益提高,可增強我國糧食在市場流通中的競爭力,有利于政府更好地發揮流通環節上的市場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