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環球糧機網  >  糧機廠家動態 >

糧食機械化:讓我們從“吃飽”到“吃好”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8-14 17:23:00

 2014年的年末,經過50多名專家、學者的共同審核與論證,江蘇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高于70%,糧食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已低于20%。 
  
  高于70%與低于20%,這兩個指標意味著什么呢?它標志著江蘇省農業機械化開始進入高級發展階段。
  聽到這個消息后徐大中高興不已。“從干上這一行我就堅信,搞農業就必須依賴機械化。”作為揚州市大眾機插秧合作社理事長的徐大中心中篤定。如今依靠農業機械化,他的合作社流轉了500多畝的土地,全部用于糧食種植,同時還為周邊7000畝土地提供機械化訂單服務。 
  解決“誰來種地”難題 
  江蘇是經濟大省,發達的東部沿海經濟,為江蘇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人均GDP居全國前列。同時,江蘇也是農業大省,500多萬公頃的耕地面積,近700億斤的糧食產量,使得“蘇湖熟天下足”的農諺至今言猶在耳。 
  然而,經濟的發達,卻使得大量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農業如何與二三產業“搶人”,土地還要不要種,誰來種地?是江蘇必須盡快回答好的問題。 
  6月的江蘇,原本應是“三夏”小麥搶收的大忙季節,然而在公路上既沒有返鄉搶收的大軍,田野中也少見揮汗如雨的農民,有的只是零星的幾臺收割機,在大片的金黃麥地里全速行進。 
  “趁著前兩天天氣好,合作社的收割機全部出動,2天時間收了350畝地的小麥。”無錫市羊尖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濮榮飛看著已進倉入庫的小麥一臉輕松。收完小麥,合作社的活兒并沒有結束,這兩天大棚里育著的1000多畝地的水稻秧苗才真正讓濮榮飛牽掛。“13號開始就要水稻機插了,只有把秧插完了,這一季的活兒才算完事??!” 
  江蘇屬稻麥兩熟區,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難易程度,江蘇省很早就提出了“先麥后稻、先經濟發達地區后經濟條件一般地區、先解決農業生產主要環節后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的發展戰略。近30年來,江蘇省以稻麥生產機械化為重點,有選擇、分步驟地突破重點環節,先后解決了耕翻、播種、植保和收獲機械化。而近10年來,全省農機系統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推進水稻種植機械化。特別是最難攻克的水稻機械化種植環節,江蘇成為了全國的“試驗田”,從技術路線到機械裝備,江蘇為我國水稻機械化生產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江蘇經驗”。2014年,江蘇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到75%,基本實現了水稻種植機械化。水稻生產從此真正告別了“三彎腰”時代。 
  揚州市邗江區公道鎮黨委書記顧國平告訴記者,10年前公道鎮的水稻插秧全部是要依靠人力手工插秧,一個人兩天才能插一畝地,效率十分低下。如今,公道鎮全部采用機械化秸稈還田加機械化插秧技術,一個機手操作一臺插秧機每天能栽插60畝。“以前,每到農忙季節,鎮上好多勞動力都得千里迢迢趕回來種地。為了家里的一畝二分地,往往要花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的往返路費。實行機械化作業以后,鎮里的農民都把田交給農機合作社去打理,從種到收一條龍服務,我們管這個叫‘農忙不返鄉,種田不下田’。”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業機械化將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導方式,‘人減、機增’的趨勢不可逆轉,一方面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人數下降,另一方面農業機械裝備增多,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所以從這兩方面的發展指標看,江蘇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才算是進入了高級發展階段。”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白人樸說,在我國,只有培育以農機手為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才能解決好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矛盾,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 
  端牢自己的飯碗 
  年近60歲的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農機站站長許長國干了一輩子農機??煲诵莸乃衲陞s接到一個新任務:要把邵伯鎮打造成為江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范鎮。 
  水稻機插水平要達到86%,稻麥機收要達到100%,糧食烘干能力達到50%……“說實話,我覺得壓力很大,這個門檻太高,我擔心跨不過去再摔一跤。”許長國說,他很想在退休時實現自己的“農機夢”。 
  為了探索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路徑,從2012年起,江蘇在全省建立了30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示范區,涵蓋了江蘇省50%以上的重點農業生產縣(市區),將資金、項目、人才培訓等要素資源向這些地區傾斜。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指標確定了“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五個環節,比國家制定的指標還多了植保和烘干兩個環節。 
  就是這增加的烘干環節機械化讓許長國倍感壓力。寸土寸金的蘇南地區,農業用地十分緊張,這給烘干機械化帶來不大不小的麻煩。“在我們這兒,烘干機不是買不起,而是落不了地。”許長國有自己的無奈。 
  “糧食全程機械化難點就在種植和烘干兩個環節,如果我們從單一環節去抓很難快速達到指標水平,要把單一的環節機械化放到全過程去考慮,以整體機械化的推進促進單一環節機械化的提高,由單一環節機械化的提高又反過來推進整體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無錫市農機局局長顧建忠這樣認為。 
  近年來,秸稈焚燒的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怎么解決煩人的秸稈,還田成為最經濟最便捷的選擇。秸稈要還田就必須依賴機械。那么問題來了,秸稈還田之后影響下一季作物生長怎么辦? 
  “那就必須靠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揚州市邗江區河東村村長張慶忠給出了答案。這位帶領村民搞了10年秸稈還田的老村長用親身實踐給出了答案。“秸稈還田后,漚幾天,等秸稈腐爛發酵后,用機械耕一遍,再用插秧機插秧,這樣搞地肥苗壯,還少用化肥農藥,產量還高。” 
  這位老村長所描述的就是近年來江蘇推廣的“秸稈機械化還田+水稻機械化插秧”集成技術。而正是因為有了類似前輪驅動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一下子就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的諸多問題。 
  實踐證明,水稻的機械化插秧技術,成為了水稻高產穩產的關鍵技術。有人說,糧食生產機械化的全線推進,大大提高糧食生產的可控程度,讓我們把自己的飯碗端得更牢。 
  “農機幾乎是所有農業技術的載體,是貫穿農藝全過程的要素。所以,把機械化問題解決了,糧食生產乃至整個農業生產的諸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揚州市農機局副局長殷立松說,“310萬畝水稻和280萬畝小麥是我們揚州農業的主體和根本,‘米袋子’實現機械化了,其他機械化問題才能解決。” 
  有專家說,糧食生產機械化的全線推進,大大提高糧食生產的可控程度,讓我們能把自己的飯碗端得更牢。而土地規?;洜I,又讓這一進程大大加快。 
  “在揚州市江都區,60%—70%的糧食種植都實現了規模生產,其中統一流轉的有40%,為推動機械化創造了條件和基礎,特別是烘干和機插這樣的機械化難點。只有依托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才能得到快速的推進。”江都區農機局局長張永新說。 
  當年,就是徐大中買來了邗江地區第一臺插秧機,第一年只插了140畝秧。“機插的秧不好看,好多婦女都站在田邊笑話我,可是產量替我證明了,機插秧就是比人工插秧好!”于是徐大中成立了以機插秧服務為主業的農機合作社,服務面積達到7000畝。 
  而濮榮飛作為村干部,帶領村民們建立起來的羊尖農機合作社,不僅讓全村的農業生產快速實現了機械化,更是為周邊地區近3萬畝的土地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敢為人先的他不僅率先買回了2臺烘干機,還配套建設了玻璃烘干房和稻米恒溫庫。“有了這兩樣,我們種稻谷才真正是心中不慌。”濮榮飛說。 
  “你別看農業機械化在我們的政府工作考核中只占區區的5分,可是這卻是我們政府工作中最讓老百姓有認同感和獲得感的一項工作。抓住了機械化這個關鍵,管農業的鄉鎮干部現在都不用為工作煩心。”張永新很有自信。 
  吃上不落地的“放心糧” 
  農業機械化能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讓我們能夠吃得飽,那么如何解決吃得好,吃上放心糧的問題呢?答案也許還是,糧食全程機械化。 
  李雪峰曾經是個走南闖北的揚州聯合收割機手。一年中有半年在外作業,賺的是份辛苦錢。不過今非昔比,見到李雪峰時他正在育秧工廠里指揮著工人育秧。“今年我們流轉土地總共有1800多畝,搶收社里8個人用了不到十天就干完了。”如今已是峰瑞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的李雪峰興致勃勃地說,“現在所有的糧食已經全部烘干入庫,準備運往糧站。”今年“三夏”恰逢南方梅雨季節,多日的陰雨天氣似乎并沒有影響搶收的進程。原來,除了原有的收割機和拖拉機外,峰瑞合作社的機庫里還多了5臺烘干機,每臺烘干機每天可以烘干15噸糧食。 
  “收割機收割完,直接卸到運糧車上,運到合作社后直接進入烘干機烘干,完了就可以賣到糧庫,收割、運輸、烘干一條龍機械化,全過程不落地。”李雪峰說起這個頗有些自豪。 
  糧食機械化烘干不僅解決了糧食晾曬問題,還讓糧食生產全過程不落地。機械化延伸到了產后初加工環節,糧食的生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既便捷又干凈。 
  “有了烘干機不僅效率上來了,還能把糧食賣上好價錢。”李雪峰告訴記者,自己的小麥經過烘干后品質更好,每斤價格能比普通小麥高5分錢,自己僅此一項,就可以多掙幾萬塊錢。目前合作社已經配足備齊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的全部機具,從去年開始,合作社所承包土地就完全實現了不落地生產,同時合作社還向周圍的種糧大戶們提供服務,幫助大家一起完成“三夏”搶收作業。 
  宏運糧食生產合作社理事長馬繼英則更具創新精神。因為他的合作社主要售賣的是糧食種子,賣種子的價格和利潤可比直接賣糧更豐厚。所以為了提高種子品質,馬繼英自己琢磨在烘干機的進料口加裝了初清系統,既減少了進料產生的粉塵,還讓糧食的品質又提高了一個檔次。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進入高級階段后,外延不斷拓展,內容不斷豐富。”江蘇省農機局局長沈建輝說,“在基本實現糧食耕種收植保環節的機械化以后,今后我們將糧食生產機械化工作的重點開始轉向烘干環節,已經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年新增烘干機械預計將超過2000臺套,一些縣、市的烘干機械化水平已經超過了30%。我們力爭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全省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達到60%。” 
  無錫市永明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強永明今年剛購進了一臺烘干機,不過在機庫里他早已將另外一臺烘干機的位置給預留好了。“有了烘干機,碰上今年這樣的大雨我心里也不著急。”強永明說。除了烘干機,強永明今年還花了25萬元購置了植保飛機,而為了能更好地使用這些新裝備,強永明更是讓自己大專畢業的兒子去學習信息化、智能化的農機新技術。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后,強永明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種田就是要種高品質、品牌化”。有了機械化撐腰,老強認準了這條路。 
更多相關糧食機械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
分享到:0

010-58594039

掃一掃,糧機資訊早知道

孫經理:13520642629(手機/微信加好友) QQ:2926794671 負責地區:江蘇、浙江、甘肅、新疆、天津、上海

點擊與我交流

魏經理:13552598995(手機/微信加好友) QQ:736936652 負責地區:湖南、湖北、青海、貴州、內蒙、廣西、寧夏

點擊與我交流

王經理:15311291834(手機/微信加好友) QQ:728246949 負責地區:安徽、江西、四川、山西、云南、重慶、福建

點擊與我交流

李經理:15340094058(手機/微信加好友) QQ:1606650298 負責地區:山東、北京、西藏、廣東、海南、陜西

點擊與我交流

王經理:15313137632(手機/微信加好友) QQ:3213739617 負責地區:河南、河北、吉林、黑龍江、遼寧

點擊與我交流

我們的愿景

最受歡迎的糧油機械招商網站!

我們的使命

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糧機行業的發展!

我們的口號

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會失??!

我們的理念

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我們的目標

做最好的糧機網,讓招商變的簡單!

合作伙伴

友情鏈接

安徽云龍

安徽谷王烘干機械有限公司

界首金龍

河南茂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蘇國糧

湘糧機械

湖南郴州糧機

捷賽機械

浙江齊鯉

合肥泰禾

安徽聚力

浙江齊鯉

鄭州好糧油展

江蘇晶瑩

久超

安陽永正

美亞光電

東龍節能

三維輸送

衡水金谷

鄭州萬谷

河南華泰

安徽辰宇

版權所有 環球糧機網-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 Copy Right 2010-201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備15007387號-2

本站是專業提供糧機、糧食機械、糧油機械、糧食輸送機、糧食鋼板倉、糧食烘干機、糧機配件等網絡平臺及企業名錄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虛假.劣質.非法等產品信息

關閉
關閉
99精品视频在线观|超碰国产精品青青线上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亚洲色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