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底,全市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生產企業達到1家以上,建立糧食干燥機械化示范基地7個,糧食干燥機械設備保有量達到160臺套,年實現糧食機械化干燥22萬噸。
■到2020年底,糧食干燥機械設備保有量翻一番,每個糧食種植縣(區)建立糧食干燥機械化示范基地3-4個。
本報訊(記者黃佩杰張康通訊員商和岐報道)日前,記者從市農機部門了解到,1月20日,市發改、財政、國土、住房和城建、規劃、糧食、農機等7部門聯合推出《關于加快推進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與推廣工作的意見》,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與推廣。
我市出臺全省首個糧食干燥設備研發推廣地方意見
有關數據測算,由于晾曬不及時或是晾曬不當,造成糧食蟲害、鼠害、霉變、發芽,我市每年損失糧食約占全省糧食產量的5%。由于晾曬場地缺乏,鄉村公路就成了晾曬的主戰場,這種情況在全省比較普遍。公路上晾曬,不僅存在交通隱患,汽車尾氣、瀝青等還會對糧食造成污染。隨著糧食規?;a的擴大,糧食烘干問題成為制約糧食安全生產的重要瓶頸,糧食烘干不僅解決陰雨天氣導致糧食發生霉變等問題,同時可以節約場地,提高糧食品質。
據市農機局副局長成躍樂介紹,2014年12月31日省《關于加快推進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與推廣工作的意見》出臺,2015年1月20日,我市《關于加快推進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與推廣工作的意見》出臺,這是繼省《意見》出臺后,全省出臺的首個促進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與推廣的地方性意見,標志著我市在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與推廣領域,又走在了全省前列。
《意見》要求,加大干燥機械設備研發力度,優先支持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研發。根據不同區域能源條件、不同糧食干燥方式,科學合理確定煤、電、油、秸稈、太陽能等能源,盡可能利用現有的自然光風、秸稈資源,減少干燥成本投入。從我市糧食干燥實際需要出發,盡快研發一批性能可靠、節能環保、經濟適用的糧食干燥通用機型。
今年全市將新增糧食干燥機械設備12臺套
《意見》規定,通過實施糧食干燥創新示范工程、建立糧食干燥示范區、強化糧食干燥技術培訓,到2017年底,全市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生產企業達到1家以上,建立糧食干燥機械化示范基地7個,糧食干燥機械設備保有量達到160臺套,年實現糧食機械化干燥22萬噸,解決部分糧食規?;N植主體的糧食干燥問題。到2020年底,糧食干燥機械設備保有量翻一番,每個糧食種植縣(區)建立糧食干燥機械化示范基地3-4個,基本解決規?;N植主體的糧食干燥問題。
根據不同縣(區)糧食種植情況和經濟狀況,采用召開現場會和觀摩會等方式,搞好干燥機械設備的選型和示范,推廣適合我市糧食干燥需求的裝備設施,滿足低溫優質干燥、常規食用干燥和抗災搶烘多樣化需求。
在每個糧食種植大縣(區)建立糧食干燥機械化示范區或基地,在每個糧食種植大鄉(鎮)建立若干區域性糧食干燥機械化服務中心,強化宣傳引導,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糧食干燥機械化技術,努力提高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全市提供一批可看、可學、可復制的典型和樣板。
把糧食干燥機械化技術的推廣與培訓納入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等項目,制定培訓規劃,落實培訓內容和人員。通過與農機生產企業加強合作,對糧食干燥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和使用人員開展免費培訓,全面提高糧食干燥機械化技術操作和使用水平。
據了解,去年9月,全省玉米機械化籽粒收獲及糧食烘干現場觀摩會在我市鄒平召開。截至去年底,我市糧食干燥機械成套設備保有量已發展到8臺套,年糧食干燥能力1000噸。今年全市將新增糧食干燥機械設備12臺套,年糧食干燥能力提高到3000噸。
優惠政策向干燥機械裝備研發推廣傾斜
《意見》要求,把糧食干燥機械設備作為農機購置補貼重點,給予優先補貼,做到有購就補、應補盡補,加大補貼力度。拓展糧食干燥設備購置補貼范圍,在補貼主要糧食干燥機械設備的同時,把附屬機械設備也納入補貼目錄。用好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優先對干燥機械設備實行累加補貼,解決農民“買不起”的問題。
探索實施糧食干燥機械化作業補貼。結合渤海糧倉、糧食高產創建和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等項目,對糧食干燥機械化作業實行補貼。用于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農業項目資金,在符合現行規定前提下,優先用于糧食干燥作業環節,引領帶動糧食干燥工作。
各縣(區)要積極支持糧食干燥設備研發、生產和推廣工作,對于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建設項目用地,優先安排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依法、依規提供項目建設所需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