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糧食烘干長期以來一直沿用自然晾曬的方法,占用大量土地和勞力,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遇到陰雨天氣糧食霉爛損失嚴重。正常年景全國損失50億公斤左右,受災時高達100億公斤。黑龍江墾區等集約化產糧區糧食霉爛問題更加嚴重。
糧食烘干機是根本上解決糧食烘干避免霉爛損失,提高生產率水平的有效途徑。糧食烘干機一般由檢斤化驗、清選、烘干、輸送、貯存等設備和管理人員組成,可完成糧食烘干等一系列作業。糧食烘干機一次性投資較大,適于規模經營,管理較復雜,國內推廣使用主要是黑龍江墾區等集約化經營的農場系統。
70年代末、80年代初,黑龍江、新疆、上海等農場系統研制出5HT-15北大荒高溫烘干機、5HD-8低溫循環烘干機、5HZ-2/4糧食烘干機等糧食烘干機配套設備,在此基礎上在黑龍江友誼、853等農場設計建造幾座日處理100和600噸糧食烘干機。1985年國家計委下達了“產地糧食烘干機”國家工業性試驗項目,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850農場等單位設計,1987年在850農場建成目前我國最大的日處理800~1 000噸糧食烘干機,該廠糧食水分和烘干溫度采用了單板機控制,并通過了國家鑒定驗收。為推廣糧食烘干機提供了經驗。逐步形成了黑龍江農墾科學院工程所、紅興隆科研所為首的專業設計隊伍和迎春、白樺、紅興隆、興凱湖等一批產品制造廠家,在此基礎上組成了東方農業技術設備聯合體,為黑龍江等墾區推廣糧食烘干機在技術上提供了保證。 黑龍江墾區依靠自己力量,于1986~1988年在克山、前峰等幾十個農場新建35座糧食烘干機。同時為嫩江解放軍農場新建4座糧食烘干機。新建糧食烘干機中,烘干主機以北大荒5HT-15和5HT-20烘干機為主;烘干工藝主要有高溫烘干、高低溫循環烘干、高溫緩蘇等幾種;工廠規模(日處理能力)可分為100噸、200噸、300噸、600噸、800噸、1 000噸、1 500噸;但其中日處理300噸和600噸占多數。工廠中糧食裝卸、清選、烘干、輸送等主要作業全部機械化,有些糧食烘干機還采用了計算機管理技術。近幾年,上海市農場管理局在長征等農場推廣以5HD-8低溫烘干倉為主機的糧食烘干設施20多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143團等農場,建造了以5HZ-2/4糧食烘干機為主機的糧食烘干設施。 850農場糧食烘干機1987年建成投產,當年麥收陰雨連綿,工廠處理本場小麥6 700多噸,同時還幫助鄰近農場處理了有霉變危險小麥1 000多噸,工廠管理人員近40人,完成了相當于7個生產隊曬場350人工作量,提高工效近10倍;克山農場新建日處理600噸糧食烘干機,當年施工,當年建成,處理小麥5 716噸,增加效益90多萬元,相當于建廠總投資的60%;1987年黑龍江墾區糧食烘干機烘干小麥約4萬噸,全部達到一等糧標準。增強了墾區推廣糧食烘干機的信心,同時也帶動了糧食烘干機配套設備的研制。近幾年僅黑龍江墾區共研制各種清糧機、加熱爐等配套設備10多種,1988年黑龍江農墾科學院工程所、紅興隆科研所又研制出5HC-9型烘貯倉、華豐5HZ-6型烘干機,通過鑒定,并已用于生產,為推廣糧食烘干機,提供了新的生產主機。 推廣糧食烘干機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糧食烘干機設計和配套設備選用缺少統一規范,一些設計、制造單位技術協作較差;缺少科學統一的測試驗收標準;管理不夠科學等。
更多糧食烘干機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