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
烘干機專家家解讀國內糧食烘干機產業未來的發展大方向
用機器代替人工干燥糧食在以前只是一種設想,現在這種設想已經成為了現實,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廣機器烘干糧食的方法,我國自然也不例外。國內最早出現的糧食烘干機基本上都是進口產品,即時是在國內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大都是引進國外的技術。進口糧食烘干機雖然技術先進,性能強勁,但價格較貴,不符合國內用戶的需求,國內用戶需要的是那種經濟實用的小型糧食烘干機。
我國糧食烘干機行業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國人的不懈努力下,目前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國糧食烘干機產業要想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就一定要從根本問題著手,要不斷努力升級設備,加強技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最近幾年,國內的糧食烘干機用戶呈現直線上升趨勢,為了加深大家對設備的了解,今天我們來了解行業專家為大家解讀國內糧食烘干機產業未來的發展大方向。
1.應用先進測控技術,實現干燥過程向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方向發展是我國糧食烘干機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2.加快糧食烘干機械生產企業的改制、改組、改造,解決生產企業多、生產規模小、產品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問題,使糧食烘干機械生產集中度和專業化程度有較大提高,推動國內外市場開拓和產品售后服務體系建設,真正形成有實力的企業技術創新基地,帶動全行業技術、質量、售后服務競爭能力的提高。
3.設計將高水分糧食一次降到安全標準的設備。在這方面有兩種途徑可以選擇:一種是傳統單一干燥模式,另一種是采用聯合干燥法,即將兩種以上干燥方法的干燥機組合成一種新的干燥工藝,從當前世界各國糧食干燥技術發展來看,這是一種趨勢;設計高效能糧食閃蒸干燥機。
4.糧食烘干機的烘干能力將向兩極發展。針對這種情況,糧食烘干機生產廠家需要研制處理量在每小時20~30噸的大型糧食烘干設備,一般由村、鄉鎮農機服務組織購買經營,或根據各地的經營形勢,建立專業糧食烘干機構。同時還應向小型、多功能方向發展,方便廣大農戶及地域分散的農民購買。
5.未來的糧食烘干機必須具備高溫、快速處理大批量高水分糧食的技術。
6.糧食烘干機械的發展須重視節能和能量綜合利用,充分發揮不同地域的能源特點,如采用各種聯合加熱方式,移植熱泵和熱管技術,開發太陽能型糧食烘干機等;還要發展糧食干燥機的自動控制技術、以保證最優操作條件的實現;隨著人類對環保的重視,環保型的糧食烘干機也將是未來深入研究的方向。
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完善,我國糧食烘干機產業的發展會愈加成熟,雖然現在與進口產品相比,國產糧食烘干機在質量及技術水平上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只會越來越小,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相信國產糧食烘干機一定會迎頭趕上進口產品,甚至實現超越。
投資糧食烘干機市場發展前景潛力巨大
近年來,在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拉動下,我國糧食烘干機市場逐漸升溫,各地烘干機企業雨后春筍般地涌現,與此同時,烘干機市場產品、品牌良莠不齊。本文從市場的角度對當前我國烘干機市場走勢進行剖析,旨在喚起業內外有識之士對市場現象的關注,理性梳理當前烘干機市場亂象,準確把握烘干機產業的發展方向,共同推進我國烘干機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年總產糧食超過5億噸。我國糧食收獲后在脫粒、晾曬、貯存、運輸、加工、消費等過程中的損失高得驚人,其中每年因霉變造成的糧食產后損失同樣令人觸目驚心。
因此,谷物干燥的機械化比田間作業的機械化某種程度上更為重要,它是谷物豐產、豐收的重要保障。我國糧食晾曬的傳統方式是道路及地面晾曬,增加了糧食雜質,降低了糧食品質,帶來了交通隱患,而谷物干燥的機械化對于提升糧食品質的作用有目共睹。伴隨著農村改革的腳步,農業生產組織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突出表現在大型農場、家庭農場、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業種植大戶(專業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迅速崛起,改變了農業種植和經營模式,糧食集中、快速烘干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由此也拉動了烘干設備市場的快速膨脹。
呼之欲出 市場步入成長期
目前,國內烘干設備生產企業達500余家,市場銷售額超過30億元。但烘干機市場競爭并不激烈,現實的競爭者多為中小型企業,其技術、產銷能力較弱,大型企業整合市場較為容易。
從業內人士推算數據看,2005年—2013年這8年間,全國烘干機保有量由起初的3.6萬臺發展到8萬臺以上,但烘干能力卻距實際需求相差甚遠。2013年,全國實際糧食機械化烘干總量約為6100萬噸,僅占當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約10%,而同期美國、日本的糧食機械化烘干率均在95%以上。即使不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轉而對比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59.5%,也可看出我國糧食烘干加工產業的差距還相當大,糧食烘干產業尚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目前,我國烘干機市場尚處于非規范化發育階段。首先是市場發育不均衡。東北市場起步最早,以大型連續式高溫烘干塔為主;浙江市場跟進較快,經過五六年時間發育幾近成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慶等地快速崛起;其余地區則剛剛進入萌芽期。其次是補貼左右市場供求。用戶購買動力幾乎全部源于補貼政策拉動,多數地區補貼資金占據實際購機款的大頭。若無補貼支持,幾乎很少有用戶問津。
再次是品牌良莠不齊。由于我國地域廣闊,作物品種繁多,烘干機需求差異性較大,尤其近年來,烘干機品牌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低劣品牌混入市場。最后是用戶價格敏感性強。政府對烘干機的補貼力度過大,多數地區補貼后,用戶幾乎很少出錢,從而導致價格敏感度增強。用戶過多考慮價格因素,而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關注度不夠。
何去何從 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我國烘干設備市場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前不久,農業部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意見》中,專門提出“鼓勵一部分具有實力的農機合作社流轉承包土地,開展包括糧食烘干、農產品加工等在內的‘一條龍’農機作業服務項目”。南方各省發布的有關加快糧食烘干速度的文件要求,在未來3年內要加大烘干設備的規模,提高糧食的烘干比率。因此,烘干設備市場面臨著良好的政策環境。
另一方面,聯合收割機的快速推廣和跨區作業的發展,對谷物干燥的需求也隨之快速增加;隨著農業服務組織、種植大戶、種糧專業戶、家庭農場的迅猛發展,糧食生產與經營將主要由原來的分散走向集中,不僅直接拉動了烘干機的市場需求,而且也造就了一大批烘干機的購買主體。此外,由于我國糧食烘干設備市場屬于新興市場,后發優勢明顯。
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我國谷物烘干機械市場發展也面臨很多不利因素。例如谷物烘干機械投資大、資金回收周期較長,而我國農民產業化經營水平低,社會化大生產組織服務體系和機制遠未形成;原糧的含雜率高,水分不均勻,對干燥機械性能質量要求較高,這些都是谷物烘干機械發展過程中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國糧食烘干設備生產企業多為中小型,他們的技術研發、產品推廣能力較弱,導致產品不成熟,市場推廣緩慢等。
從市場容量分析,按糧食機械烘干比例達到30%計算,我國至少還需要約1萬套烘干設備,市場年產值能達到200億元以上。企業如何走出誤區,淘金烘干機市場,必須對未來烘干機市場走勢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
低溫循環式烘干機將是未來我國烘干機市場的主流,大型化、規?;瘜⒊蔀槲磥砗娓蓹C市場發展的又一趨勢。產品價格、質量和售后服務將成為決定烘干機市場競爭的“三大要素”。從東北、浙江等起步較早、發育比較成熟市場反饋的信息業已證明了這一判斷。
多管齊下 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在未來一段時期,糧食烘干機市場要想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在政策扶持方面,中央和地方要從政策上給予生產企業技術研發、產品創新以大力扶持,推動烘干機產品進一步向高端發展,適應市場需求。在資金扶持方面,政府應通過設立糧食烘干設備專項研發與創新資金,扶持企業研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并加大對烘干機械及其配套設施的購置補貼力度。在此基礎上,適當提升對各重要農產品主產區域、機械烘干普及率較低區域的烘干機購置補貼比例,將烘干機配套設備設施也列入補貼范圍。由于糧食烘干作業成本較高,還宜增加烘干作業環節補貼,解決糧食烘干經營主體的后顧之憂。
政府應建立、完善農機金融支持機制,鼓勵各省市金融部門盡快出臺、完善農機貸款業務支持辦法,鼓勵經營主體購買先進、適用的糧食烘干機械等。要支持各地相關部門通過演示、宣傳、培訓、服務等各種方式,推廣機械烘干技術。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糧食種植專業戶、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率先購買使用糧食烘干設備,并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刺激市場需求,推動糧食烘干機市場發展。此外,還應鼓勵大型農機生產企業進入烘干設備市場,參與市場良性競爭,通過競爭,淘汰落后產能,完成烘干設備產業升級。
更多糧食烘干機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