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農業大學校長、著名農業經濟學家柯炳生
此次論壇是由農業大學的經管學院、MBA中心聯合承辦,今年已經是第三年,這么一個活動能夠聚集這么多相關產業著名的專家、學者、業界的精英,在這里進行交流。
柯炳生表示,因為農業問題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連續發了十幾號文件,我們的農業,尤其是糧食,連續十年增產。給大家的感覺,給媒體的感覺,給普通公眾的感覺,一片太平盛世,相安無事。除了偶爾有一點姜、蔥價格漲之外,有小的波動之外,其他的沒有大的波動,實際真實的情況,各位專家中有專門研究的,實際上我們整個的農業發展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這種嚴峻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在座的很多專家是清楚的,一般社會公眾并不清楚。
國家政策問題
挑戰的存在就要應對,就要提早的做好措施。從國家政策,從政府這個角度和部門的角度來說,是要及時采取有力的措施,未雨綢繆,做好對策。但是對企業界、業界來說,其實所有的危機都是商機。如果我們像歐美國家一樣的話,很多農業已經比較好了,但是商機就沒有那么多,正因為是有危機的存在,所以對我們企業,包括我們農業大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他們的就業為什么這些年農業一直很好,就是因為一方面農業發展很大、挑戰很大,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多。
如何用越來越少的耕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的農業農業勞動力、越來越高的農業勞動力的價格,來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來滿足消費者和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嚴峻的挑戰。
投入方面越來越少,對產出方面要求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十年糧食大豐收,但是我們十年農產品和食品是凈進口,去年的農產品、食品的進口達到歷史最高程度,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口徑和WTO的口徑,逆差很大。所有的主要農產品,糧、棉、油、糖全面進口,大陸的進口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大豆進口6338萬噸,占全國出口60%以上。
糧食進口問題
糧食全面進口達到1400多萬噸,小麥400多萬噸,玉米300多萬噸,大米200多萬噸,尤其是大米和玉米,扭轉了長期以來的進口,尤其是大米。油料進口了1000多萬噸,棉花進口了490萬噸。有些同志對這些數字沒有太多概念,以大豆為例,我們沒有土地,6338萬噸的大豆,如果不進口,用國內的土地生產,我們額外需要5億多畝的土地面積,我們上哪找5億畝,找不到,所以依賴進口。
土地面積下降問題
土地面積逐年下降,每年大概減少耕地面積五六百萬噸,這還是統計數,那些瞞報的、偷偷的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目轉變成為農用途的,肯定有的,看到報道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道理很簡單,地方政府有較高的積極性把農業用地轉化為非農用地,意味著出讓金、意味著收入。我們號稱最嚴格的耕地保證制度,我們要實行好一點,只能減少耕地下降的速度,這個趨勢沒法扭轉。
水資源短缺問題
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今年國家現出來一個重大的戰略部署,拿出了70億來專項的整治華北地區的節水問題。我不久前剛剛跟著農大的教授到中心區衡水,這個地下水的下降是很快的。那個地方我現場考察了一下,有一口井,不久前還在用,就干了,抽出來全是沙子。我怎么抽出來沙子呢?造假,不是,自動抽,一個晚上抽的都是沙子,噴的都是。每年相當數量的井,現在沒法用,地下水逐年下降,現在很多地下水都是400米以下的,都是深層地下水,深成地下水基本上相當于礦產資源了。
華北地區,經濟三省,每年生產的小麥大概1400萬噸,這個地方生產的小麥是什么呢?每生產一公斤的小麥需要1噸的水,1400萬噸小麥需要140億立方的水,什么概念呢?是整個我們南水北調全部的水量。所以現在華北地區的水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農業的問題了,將來總有一天這個地方是無水可灌,影響就不是說農業的發展,是這個地方的人怎么生活。
勞動力的問題
宏觀統計,我這兒只有我們農大的數,農大1400個農工,最低已經增長了60%以上,高一點已經超過了100%,兩倍還多,勞動力成本。并且勞動力成本跟化肥、農藥還不一樣,只能升不能降,是剛性的,這是很嚴峻的挑戰。所以很多地方農民為了省農耕,兩季改一季,冬天不種了,原來南方冬天種油菜,現在不種了。
農業現代化如何用更少的勞動力生產更好的產品,像華北跨地收割,主要的耕種收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有很多商機,包括種植業,包括園林業,包括養殖業等等,都面臨這樣一個機遇。
我們做了很多研究,比如嫁接,把黃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長的更好,手工的嫁接一個一個怎么辦,我們老師開發出來了機械價值,效率非常高。還有一些市政的鋤草機,當然還是實驗的階段,自動的能夠把草都鏟掉,有很多基礎問題的。最主要就是通過光電技術能識別什么是草、什么是苗,還有只要你能夠識別玉米就行,排出法,跟雜草不一樣,只要識別玉米,剩下非玉米的通通鏟掉,這是一個方面。
生物技術問題
對于生物技術現在充滿了誤解,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前天接待的一個教育部的訪問團,他們問了一個轉基因的問題。轉基因不等于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我是外行,也有很多內行的,那些道理我也說不很準確,但是作為中國農業大學的校長,這個問題是回避不開的,只要講農業科技,你現在說農業生物技術問題,轉基因不談大概沒有辦法。我們學校這個方面其實很多個專業,除了生物專業之外其他很多專業都在從事,包括動物、植物。比如轉基因有什么問題,我們消除基因行不行,把有害基因消除。瘋牛病,我們科學家發現了把某個基因消除就不得瘋牛病。還有抑制生長的基因,我把這個消除之后,同樣的羊、同樣的牛、同樣的豬長的就更好,人也有抑制生長,要不然無限往上漲。
根據挑選發現有一種基因可以抗稻蟲病,只要這個里面含有這個基因,就不用噴灑那個藥,開始國營農場不信,教授也是其貌不揚,后來農場廠家請我吃飯,到處鼓吹,真的是管用。其實科學家科普書很多,有視頻、也文章,但是沒有辦法,包括讀者,寫了一大堆明顯的完全是造謠,說小西紅柿、彩椒通通轉基因,完全是胡說八道嘛。對于轉基因的問題,柯炳生表示,自己有一次做央視節目的時候,楊禹問他,他說了五句話。
第一句話,轉基因這件事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要隨便你不管,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我們國家來說,怎么樣減少資源各種的挑戰等等,包括黃金大米,完全誤報,胡蘿卜素,轉進去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媒體報道有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要不重要就不折騰了,太重要了,不展開說。
第二句話,用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叫轉基因產品,這個產品安全性如何?這有點像蘑菇,你說蘑菇能吃不能吃,蘑菇也能吃,但是蘑菇有吃死人的,這是沒有問題的,看轉什么基因,是產品。
第三句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轉基因食品是超市里的蘑菇,什么叫轉基因食品?是經過科學家們驗證的、安全的,經過政府部門嚴格檢驗上市的,叫轉基因食品,產品通過這個手段出來的東西,沒有經過檢驗等等,經過科學家檢驗,經過上市的這種轉基因的食品,是安全的,相當于超市里的蘑菇,超市里的蘑菇其實你經驗的判定沒有問題,但是轉基因的食品檢驗非常嚴格的,他的檢驗比所有的食品都嚴格。
第四句話,美國是轉基因食品吃的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國家。都沒有之一,就是最大的、最多的國家,到現在為止,從1996年到現在沒有發生一例因為轉基因的食品的安全的事故。美國我們都知道,美國非常嚴重,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法律之嚴遠遠超過我們,技術手段也比我們先進吧。
第五句話,這是最能夠誤導人的一件事,就說對轉基因的安全性有爭議。什么叫有爭議?你說有兩個人說不同意見,爭議。主流的科學界、政府部門沒有異議,世界衛生組織、糧農組合、科學家協會主流都沒有爭議,不是說對轉基因產品沒有爭議,是對經過政府批準上市已經種植的產品沒有爭議,至于個別科學家的爭議不是主流的。事實上61位科學家聯名寫信,呼吁推動轉基因新品種的研發和產業化問題,我們很多問題已經前沿了,但是遲遲的不能商品化,很大的問題。我們國家六個重大專項,只有一個跟轉基因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培育??蒲薪涃M,開始花下來只相當于三年前的大概1/3不到。
崔永元的片子你們也可能看到了,公開場合很多這些委員問我,我說不太好說,怎么說,最好是一個科學家的,不久前我說一個說法,其實那里講的那么多,控訴了那么多轉基因的危害、癌癥等等,我就問,美國消費者為什么不拿起法律武器去控訴、去起訴這些企業,在麥當勞里面一杯熱咖啡燙傷了都能獲得高額賠償,美國的新聞記者去哪里了,這么好的機會打官司他為什么沒有打呢,美國的媒體干什么去了,實際講絕對不是主流,是站不住腳的,是個人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各種各樣的人都是有的。
柯炳生最后表示,中國農業大學對中國農業的發展承擔了重要責任,此次論壇在座的各位是承擔的經濟政策的研究,也有很多問題技術研究和政策問題、產業問題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希望今天的論壇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