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環球糧機網  >  糧機資訊 >

高酸值油脂助脫色與酯化脫酸工藝的研究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4-30 14:44:14

高酸值油脂采用酯化法脫酸降低酸值可以大大地降低油脂煉耗,增產油脂,充分利用資源,尤其對酸值較高的油脂,優勢越為明顯。但酯化反應必須在150e以上有催化劑存在并在真空及攪拌下才能順利進行,而且反應時間要在2h以上才能完成。在這樣的反應條件下,對進入系統的原油必須進行嚴格的脫膠與脫色處理,這與物理精煉脫酸對原油的要求是一致的。然而對高酸值油采用常規法脫色基本上是沒有效果的,這種油進入酯化系統,在高溫下色素固定,顏色很難再脫除。

 

1  高酸值油脂助催化脫色新工藝

 

高酸值油脂通常色澤都很深,油脂中的色素可分為天然色素和非天然色素。天然色素主要包括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葉綠素和葉紅素等,非天然色素是油料在貯藏、加工過程中的化學變化引起的,如鐵離子與脂肪酸作用生成的脂肪酸鐵鹽溶入油中,加深油色,一般呈深紅色;醣類及蛋白質的分解而使油脂呈棕褐色;還有葉綠素受高溫發生變化呈赤色的物質,這種葉綠素紅色變體在脫色工序中是最難除去的。另外,油中還含有大量的游離脂肪酸、膠質、蛋白質、不皂化物等。膠質、蛋白質等雜質通過磷酸處理和水化脫膠,以及后工序脫色劑(白土)吸附等完全可以脫除得很徹底,而游離脂肪酸是要保留的成分。實驗發現,這種含有大量游離脂肪酸的脫膠油再采用常規物理化學吸附法(活性白土+活性炭)脫色效果不太明顯。實際上活性白土脫色效果的好壞除了與溫度、真空度、反應時間、攪拌、白土的酸度、水分、粒度、種類等有關外,還與油品的品質有關,如油中的游離脂肪酸、脂肪酸鐵及脂肪酸與某種色素形成的復雜呈色化合物存在量的多少,均會給脫色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脫色條件及脫色劑的選擇是人為因素完全可以解決的,唯獨油品的品質是客觀存在的。

 

常規物理化學吸附脫色法所使用的活性白土,是用強無機酸處理(酸化)天然漂土而生成的。硫酸將漂土晶格中Ca、Mg、Fe等的化合物分解、溶化,使漂土疏松呈多孔結構,增加了活化表面,并使得活化表面上的Ca++、Mg++離子被H+交換,表現為極性分子。因此,活性白土對于色素及其他膠態物質吸附能力很強,特別對于堿性原子團和極性原子團吸附能力更強。游離脂肪酸是一類極性物質,當遇到活性白土后,游離脂肪酸首先被吸附,從而減少了白土的活化表面,即引起活性白土中毒使其失去脫色能力,這在最初用常規脫色法對高酸值油脫色試驗時已得到印證。試驗發現,這種油在脫色后酸值降低,這與通常的油脂脫色會引起酸值稍微升高的現象相違背,這一現象實際上是油中的游離脂肪酸被白土吸附后引起的。由此看來,對高酸值油要采用常規法脫色是非常困難的。

 


油脂脫色方法,除了物理化學吸附法外,還有化學法,如氧化法(雙氧水、重鉻酸鈉等)、還原法(硫酸)鋅粉)、酸煉(草酸)法、加熱法和光化學法等?;瘜W試劑脫色法不適用于食用油脂的精制,因為該方法不僅影響油品品質(發生副發應),而且試劑還有可能殘留在油脂中而影響安全衛生。加熱法僅限于某些混有熱敏性色素的油脂的輔助脫色。光化學法需要很長時間,等脫色達到要求時油已經酸敗變質。由此可見,化學法用作工業用油的脫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對食用油不合適。采用常規物理化學吸附法輔助以催化劑進行脫色不失為一種很實用的方法,這項工作國內曾有人做過大量研究,他們所選用的催化劑有固相和液相兩種。固相催化劑能夠促使色素分子結構上活潑的多烯共軛雙鍵與兩端的A、B-紫羅酮環改變結構,形成簡單的呈淺色的并環化合物從而達到脫色的目的。所用固相催化劑為活性金屬銅、鎳、鐵、銀等,用其作主催化劑與活性白土作助催化劑(載體)按一定比例組成,每種油脂有特定的適合比例,比例不當將產生不同程度的綠色或紫色新色素?;钚越饘俚闹苽溥^程較為復雜,需要高溫氫氣還原裝置,將金屬鹽制成海綿狀金屬即為活性金屬。用它對油脂催化脫色后油色變淺,但色素并沒有從油脂中分離掉,只是變為隱色體,加熱試驗于200e即回色。這時還需要將脫色后的油用稀堿處理,隱色體溶于堿而與油分離。液相催化劑是以氯化鐵)))鹽酸組成,氯化鐵為主催化劑,鹽酸是助催化劑,用這種催化劑對油處理后也必須經過堿煉才能達到脫色目的。因此,這兩種助催化脫色劑對后序需要采用酯化法脫酸精煉工藝顯然不合適。

 

 

我們根據實際要求,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對物理化學吸附法脫色的機理及高酸值油本身含有色素的種類、性質等進行了分析研究,經過反復試驗,最后確定了一種適合高酸值油脫色的/活性白土+活性炭+助脫色劑0脫色工藝,此工藝是在常規脫色工藝過程中增加一道工序,在加脫色劑前先向油中加入助脫色劑,讓油與助脫色劑充分混合后再加入活性白土、活性炭,后面工序與常規工藝一樣。根據我們的實驗情況,發現適合作助脫色劑的物料有2、3種,它們在市場上比較容易買到,而且價格也不很高。助脫色工藝過程見圖1,實驗結果見表1。

 

 

試驗還發現,對于非高酸值油及堿煉油用此工藝方法也很有效,較不加助脫色劑效果大為改善,如對玉米胚芽油(AV5-6)、月見草油(AV3.4)等,經此工藝在加白土量為4%情況下,脫色后的色澤基本接近色拉油指標,再經加熱輔助脫色后可完全達到色拉油水平。對玉米胚芽油不加助脫色劑僅加4%白土活性炭脫色,再輔助以熱脫色后的成品油,其色澤只能達到大豆高級烹調油色澤水平。

 

2 高酸值油酯化脫酸新工藝

 

 

酯化法是應用脂肪酸與甘油的化學合成反應)))酯化反應而達到脫酸目的的另一種化學脫酸法。酯化反應歷程見下列反應方程式所示:

 


酯化反應實際上是甘油三酯水解反應的逆反應,而且是一種可逆平衡反應,若要產生更多的酯化產物(甘油三酯),就必須將酯化反應中產生的水相盡快除去,以不斷破壞可逆平衡反應。因此,反應系統必須有一定的真空度和溫度。為了使反應盡快結束,還應加入促進酯化反應不斷發生的催化劑??晒┻x用的催化劑有有機物,如苯磺酸、對甲苯磺酸、B-萘磺酸,無機物如AlCl3#6H2O、CdCl2#2H2O、FeO、MgO、MnO2、NaOH、PbO、SnCl2#2H2O、ZnCl2等等。無催化劑的酯化反應很慢,需要很高的反應溫度和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使用不同的催化劑,其要求的反應溫度有所不同,有些催化劑雖可快速的加速反應,但易產生副反應,生成副產物;有些催化劑使最終產物的色澤大大加深。這些都是我們不希望發生的,選擇合適的催化劑已成為酯化法脫酸生產食用油脂非常關鍵的一環。

 


酯化反應不是簡單的一般反應,它必須具備必要的條件,包括高真空、一定的溫度、特定的催化劑及其用量,同時還要保證高酸值油脂、甘油和催化劑三者的充分而持續地接觸。

 


脂肪酸與甘油的酯化合成甘油三酯早在1854年就由Berthlot合成成功并為人們所了解,最早是用丁酸進行酯化。此后,許多化學家都在從事甘油三酯的合成工作。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曾用合成脂肪酸與甘油酯化合成食品油脂。后來,人們又將這一技術用于各種天然脂肪酸與甘油的酯化。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Porwell教授將該技術用于中碳鏈甘油三酸酯(MCT)的合成試驗。20世紀50年代Babayan博士和Kaunitz教授合作,對MCT的毒性、營養價值、代謝途徑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認為它是安全性藥物和食品,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允許生產和使用。20世紀70年代初,國外科技人員又將這一技術推廣到油脂中所含有機酸的酯化脫除,并首先用于對于游離脂肪酸含量為15%~25%的米糠油和可可脂進行酯化脫酸。這種工藝在意大利已經應用,并已推廣到米糠的生產國(如印度、日本等)。用該工藝生產的酯化油產率很高,可達原料油的85%~95%。

 


1974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根據我國國計民生的需要,自石油化工副產品尿素蠟中提煉出中碳鏈脂肪酸,并與甘油合成為酯(合成油),隨后大連市衛生防疫站和武漢醫學院先后對此合成油進行了毒性試驗,1981~1982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室又對此合成油進行了營養評價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合成油無毒性且對高膽固醇血癥和肝內脂質有降低作用,1990年初又有人將這一技術應用于米糠油精煉小試研究,他們是把酯化脫酸與堿煉脫酸相結合對米糠油進行處理,先酯化后堿煉,從小試結果看,油脂精煉率(全部浸出油,酸值49.3)由完全堿煉得成品油(均脫過蠟)的45.8%可提高到54.0%-55.2%,可以看出,其精煉率仍然很低,因此未被工業化采用。

 

我們針對陜西韓城盛產高酸值花椒籽油采用傳統堿煉法損耗太高的問題,采用酯化法脫酸進行了嘗試。首先是從選用催化劑入手,對多種催化劑進行了篩選優化,同時對其他反應條件也進行了探索。最后在小試的基礎上對花椒籽油又進行了大生產試驗。隨后,又分別對毛米糠油、高酸值的毛茶籽油、油(皂)腳鹽析回收油等進行了酯化脫酸試驗。酯化工藝過程見圖2,工藝效果見表2。

 

 

最近的試驗還發現,酯化時采用復合催化劑,對酯化后油的色澤有一定改善,而且催化劑總費用可下降約15%。有關復合催化劑的最佳配比及用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事實上,酯化反應以連續狀態進行但最終產物絕不只是甘油三酸酯,總是含有少量未反應完全的單甘酯和雙甘酯,尤其是當反應在低溫下進行且甘油用量過多時。因此,在對游離脂肪酸徹底的脫除前提下,最低限度的過量甘油量也是很重要的條件。甘油用量的變化對酯化脫酸加工成本影響較大。不過,單甘酯、雙油酯存在于油中也沒有多大問題,實際上,天然植物油及豬油中都含有少量的單甘酯和雙甘酯,如雙甘酯的含量從1%~10%不等。據資料報道,日本花王公司近來向市場推出了一種可以減少人體內脂肪積累的保健食用油,該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就是雙甘酯。由此看來,油脂中雙甘酯的存在不僅不會影響油脂的食用安全性,而且還能使油脂對人體更有益。另外,單甘酯和雙甘酯本身也是一種食品乳化劑,廣泛應用于各種面制品、肉制品及冷飲食品中。因此,在成品油脂中含有一些單甘酯、雙甘酯也是很安全的。只是油脂中含有較多的單甘酯和雙甘酯會導致油脂的后處理(中和和水洗)有許多困難(易產生乳化使分離困難)。另外,酯化反應用的甘油,亦可以直接用單甘酯或雙甘酯代替,其好處是單甘酯、雙甘酯在油中具有比甘油更好的溶解性。同時,產品油脂中甘油三酸酯含量更高。   


5   助脫色與酯化工藝的應用前景

 


從助脫色與酯化脫酸工藝過程及工藝效果的各項數據可看出它們有幾個優點:助脫色工藝基本上不改變傳統的脫色工藝及設備,很容易實現;助脫色工藝可以用于米糠油的物理精煉生產高級米糠烹調油;可以生產色澤很淺的二級油,提高二級油的外觀質量。酯化脫酸技術用于米糠油精煉,可以大大地提高精煉率,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米糠資源,勢必會對國內米糠油脂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酯化工藝還可用于純正甘油三酸酯(單一脂肪酸)的合成,如/合成可可脂0、中碳鏈脂肪酸酯(MCT)合成以替代進口產品。MCT與通常的三甘油酯(LCT)有著完全不同的消化吸收機理,在人體中具有代謝快、供能快、不積累的特點,可完全作為肝、膽疾患等不能利用脂肪的病人的能源食品,以及手術后體弱患者的營養源;同時,由于其本身凝固點低、粘度低、清澈如水、無色無味、氧化穩定性好,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香精香料等領域作為稀釋劑、乳化劑、溶解劑、穩定劑等。此外,酯化工藝還可用于諸如長短鏈的?;视王?、二酯酰甘油(雙甘酯)、聚甘油脂肪酸聚酯等低熱量油脂的合成生產。因此,助脫色與酯化脫酸工藝在我國油脂加工及深加工領域將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分享到:0

010-58594039

掃一掃,糧機資訊早知道

孫經理:13520642629(手機/微信加好友) QQ:2926794671 負責地區:江蘇、浙江、甘肅、新疆、天津、上海

點擊與我交流

魏經理:13552598995(手機/微信加好友) QQ:736936652 負責地區:湖南、湖北、青海、貴州、內蒙、廣西、寧夏

點擊與我交流

王經理:15311291834(手機/微信加好友) QQ:728246949 負責地區:安徽、江西、四川、山西、云南、重慶、福建

點擊與我交流

李經理:15340094058(手機/微信加好友) QQ:1606650298 負責地區:山東、北京、西藏、廣東、海南、陜西

點擊與我交流

王經理:15313137632(手機/微信加好友) QQ:3213739617 負責地區:河南、河北、吉林、黑龍江、遼寧

點擊與我交流

我們的愿景

最受歡迎的糧油機械招商網站!

我們的使命

通過互聯網服務提升糧機行業的發展!

我們的口號

找方法才能成功,找借口只會失??!

我們的理念

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我們的目標

做最好的糧機網,讓招商變的簡單!

合作伙伴

友情鏈接

安徽云龍

安徽谷王烘干機械有限公司

界首金龍

河南茂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蘇國糧

湘糧機械

湖南郴州糧機

捷賽機械

浙江齊鯉

合肥泰禾

安徽聚力

浙江齊鯉

鄭州好糧油展

江蘇晶瑩

久超

安陽永正

美亞光電

東龍節能

三維輸送

衡水金谷

鄭州萬谷

河南華泰

安徽辰宇

版權所有 環球糧機網-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 Copy Right 2010-201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備15007387號-2

本站是專業提供糧機、糧食機械、糧油機械、糧食輸送機、糧食鋼板倉、糧食烘干機、糧機配件等網絡平臺及企業名錄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虛假.劣質.非法等產品信息

關閉
關閉
99精品视频在线观|超碰国产精品青青线上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亚洲色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