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花生種植業產值已超過1100億元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8 15:57:53
花生可以利用較少的土地生產更多的油料和蛋白,節省土地來發展糧食生產,填補我國食用油缺口,改變國內食用油消費市場過度依賴國外轉基因大豆和進口油脂的現狀,打破外國油料供給商對油料作物的壟斷,對增加我國的油脂油料自給能力、保障我國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日前在2014中國花生年會上,河南省油脂行業協會會長、開封市包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功民表示。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產、消費和出口。在國內油料作物(不含大豆)中,種植面積僅次于油菜籽(1.3億畝),居第二位,但總產占油料作物的50%左右,居首位。年均種植面積約7000萬畝,占全球的近20%,僅次于印度;總產量約1600萬噸,位居首位,占全球的40%以上;單產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出口量占世界花生貿易總量的40%以上,居首位。
目前我國花生種植業產值已超過1100億元,躍居國內大宗農作物第四位。
山東省在主產區、科研、產業加工、花生出口貿易等方面領先全國,素有“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山東”的美譽。山東省是花生種植的傳統主產區,年種植面積在1200萬畝左右,總產350萬噸左右。種植面積排在玉米、小麥之后,位列第三位,是山東省三大主要農作物之一。特別是在花生加工方面,更是在國內占有絕對優勢,擁有魯花、渤海、龍大、長生、胡姬花等油脂加工龍頭品牌企業和楓林、威盛等食品加工出口企業。
我國應大力發展花生產業,增加油脂供給能力,保障油料油脂安全。我國是食用植物油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且消費量遠遠大于生產量。我國食用油脂每年在2800萬~3000萬噸,但國內生產能力不足1000萬噸(其中菜籽油380萬噸左右,花生油240萬噸左右,國產大豆油110萬噸,其他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等200萬噸左右)。
近年來,受國際油料進口沖擊影響,中國油料產業正面臨嚴峻考驗。
我國油脂油料產品進口依存度過高,2006~2010年我國油料和植物油進口依存度都超過了40%,近幾年已超過60%,食用植物油供給安全存在巨大隱患。隨著人口的剛性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這種矛盾將更加突出。一方面是供給能力不足,二是長期依賴大量進口,譬如棕櫚油等加工成調和油以及地溝油泛濫等,嚴重影響國民飲食質量和食品安全。
花生的含油量遠遠高于大豆和油菜,單位面積產油量是大豆的4倍、油菜籽的2倍,從出油率和經濟效益上來看,花生具有非常大的潛力。而且花生油中的油酸和亞油酸含量比例遠比大豆更為合理,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因此,大力發展花生產業更符合目前的國情,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