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有機概念模糊 看標認碼可查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5-08 16:14:1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無公害,有機等概念出現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其價格高出普通蔬果的好幾倍。但是,據悉某些號稱為有機的產品實際上只是出自銷售者缺乏憑據的命名,并不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目前這種情況下,普通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下降,市場秩序也隨之受到影響。
銷售方:沒有標識口說為憑
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連鎖超市看到,貨架上層層摞滿了盒裝蔬菜,與攤在過道處散賣的蔬菜相比,確實顯得更加潔凈、形狀規整一些,但拿著盒子翻來覆去地看了半天,只找到超市中標明產品種類價格的條形碼和生產商“某生態農業公司”的名稱,沒能發現和“有機”直接相關的任何字眼。
顧客隨即提出了自己的質疑。面對這樣的疑問,導購表示,他們平時那些菜都是不包裝讓大家隨便挑的,這些包裝了的就是有機的,我們賣貨的都知道,你放心,絕對既營養又健康。其實,這種“口說為憑”式的有機食品并不只出現在實體店中,在淘寶網上,對于“是否有機”的詢問,這些店主都毫不遲疑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消費者:概念模糊心存疑慮
位于北京市國際展覽中心一側的家樂福超市,不管是出售便宜新鮮的散裝菜攤位,還是碼放干凈整齊的盒裝菜架子,來往挑選的人都是絡繹不絕,惟獨賣有機菜的區域乏人問津。雖然間或有好奇的顧客路過,拿起來看上兩眼,它們最終的歸宿還是貨架而非購物車。
有媒體隨機詢問顧客不去購買有機菜的原因,“太貴了”成為共同的呼聲。從價位上看,這些蔬菜的確不太親民——紫洋蔥一斤33.4元、圣女果一斤30元、卷心菜一斤26元。以百姓家中常吃的胡蘿卜對比,有機胡蘿卜一斤31元,三根人手長度的要賣上20.57元,而散裝的一斤才0.98元,價格差了幾十倍。
專家:看標認碼片刻可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吳廣楓表示,有機和無公害、綠色并不能畫上等號,它的種植標準更高,可以說是金字塔尖上的食品。
據了解,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規定,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綠色食品則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對用量和殘留量的規定通常比無公害標準要嚴格。
有機食品協會工作人員解釋,正規有機產品,必須統一附加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而且有惟一編號和認證機構名稱標識。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一要看“標”,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為圓形,外框綠色,上部有“中國有機產品”字樣,還繪有綠色絲帶環抱的紅色種子造型。這個標志的防偽性很強,數量控制嚴格。另外,有機產品的“有機碼”采用暗碼形式標注在有機產品認證標志旁,刮開涂層即可獲取,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food.cnca.cn)中輸入該有機碼,產品信息就一目了然。
而對于消費者反映的“有機食品價格偏貴”的問題,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有機產品拒絕一切農藥化肥,對于土壤、灌溉水也有相對苛刻的要求,比生產日常的蔬果耗費更多人力物力,售價自然偏高。不過有機產品雖然更加健康安全,但并無實驗室數據表明其營養價值更高,市民購買時還應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