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對制粉工藝的要求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05 14:49:20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產國與消費國,我國小麥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6-18%。在我國,小麥粉和稻米一樣,是我國居民主要的食物來源,也是一種基本食品原料。在近幾年來,我國年產小麥基本上在一億噸左右。為滿足小麥加工的需要,制粉企業遍及城鄉,經典型調查及推算,在我國大大小小面粉加工企業達兩萬多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面粉企業比例相對較少。根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的統計,2005年,全國日加工能力在50噸以上的企業為2815個。其中:日加工能力在100噸以上的企業為1848個,占65.5%;100-200噸的企業為517個,占18.4%;200-400噸的企業為310個,占11%;400噸-1000噸的企業為114個,占4%;1000噸以上的企業為26個,占1%;實際上這個數據也有了變化,千噸以上的企業有了較大的增加。面對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當前逐步加強的市場監管,如何更好地掌握產品的標準,學習好、利用好標準將成為每一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作為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的委員,我參與了小麥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的過程,下面我將針對小麥粉標準的運行和未來的修訂與大家一起來探討。
產品標準是一個完整、連貫、科學、系統的體系。以前,我們通常只是制定質量標準,通過多年來的實踐認識到,一個產品的形成,不僅是一個成品質量標準所能約束的,它與原料的質量品質、生產過程和方法、貯藏、操作等各個方面都有關聯。顯然,這個標準體系包含了原料、生產過程到成品銷售的整條產業鏈的內容,涵蓋了種植、生產、衛生和食品安全多個層面,以物理、化學、生物等各項指標來界定的系統工程,它是多層次多環節的,而各層次和環節之間是按其內在聯系科學地組合成有機整體。
GB 1355-1986《小麥粉》國家標準于1987年4月1日實施至今已經整整20年。9個專用小麥粉行業標準(LS/T 3201-1993至LS/T 3209-1993)也實施14年之久,[見表一]?,F今,小麥粉的消費群體大幅擴大,產品需求在增加,原有的標準已不適應新形勢下供求關系和消費需求,于2003年由國家糧油檢測中心牽頭進行修訂。新的小麥粉國標經過歷時三年的反復討論、修改于2006年形成報批稿,因有關內容與其他專業標準委員會存在分歧,目前正在溝通和協調中,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新標準的學習和理解,以便及時了解相關標準的變化,對工藝的影響,對檢驗判定結果的影響等等,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