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糧食"比較安全"但仍存風險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12 13:29:37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在第33個世界糧食日來臨之際,由北京工商大學、中華糧網、中國食品業誠信聯盟、中國安全食品電子商務豐臺龍寶溯源商城聯合舉辦的“2014—2015年糧食安全評估高層研討會”在京召開。會上,由北京工商大學承擔的《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2013~201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按照新的糧食安全及其保障體系的概念,確定了糧食安全的等級層次,對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進行了評價,對年度糧食安全得出了相應的結論,同時提出了糧食安全的政策建議。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糧食安全屬于“比較安全”等級,但大豆存在潛在風險,糧食產后物流損失較大,糧食消費性安全和宏觀調控安全為“比較安全”。
糧食質量日益下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在研討會上認為,《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項目在目前階段很有意義。我國糧食安全戰略到了轉折關口。2012年,中國糧食進口全年超過了7000萬噸,是歷史上糧食進口量最多的一年。
記者注意到,報告中提出,2004年至2013年,我國糧食連續“十連增”,2014年夏糧“十一連增”。但是,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存在許多風險和問題,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城鎮化促進了糧食消費數量和質量的增長,耕地污染加劇、惡劣天氣的變化、水資源短缺、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人才流失等問題直接危及糧食安全。
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雖然實現了水稻、小麥兩大主要品種的同時增產,但糧食質量下降的現象在水稻、小麥兩大品種中都有明顯表現,如水分含量偏高,不宜儲藏保管。東北地區粳稻價格持續低迷,部分地區按最低收購價格收購的稻谷在競價銷售時成交率低,這都與糧源品質下降有關。
提到糧食生產中過量施用農藥、化肥從而影響糧食質量這一問題,報告認為,農戶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經營生產品的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土地承包制度讓農戶對承包的土地缺乏自我歸屬感,在追求效益最大化過程中,往往以實現短期收益的增加為目的。這種長期沿用以依賴機械作業和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增產為特征的農業生產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但其弊端正日益顯現,不僅造成糧食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還造成糧食產品中對人體有害物質的超標。
當前,農村工業化進程中“三廢”排放問題日益嚴峻,其中污水對水資源的污染尤為嚴重。據有關部門統計,1991年全國污水灌溉面積為306.7萬公頃,約占當年全國灌溉面積的6%;而到目前我國的污水灌溉面積已占總灌溉面積的7.33%,其中90%左右分布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黃、淮、海、遼四大流域。近年來,江河湖水體污染不斷加重,由于污水處理技術水平較低,工程投資較大,處理成本較高,許多污水不經處理或經簡單處理即用于農業灌溉或直接排放或采用劣水灌溉,直接污染了土地,影響糧食質量。
“18億畝紅線”面臨挑戰
當前,種糧利潤低,使得糧食主產區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忽略糧食種植,大搞工業化、城鎮化。而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為中國糧食安全的最大危脅,“18億畝紅線”很難堅守。
據《2013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耕地為20.31億畝,2010年、2011年持平,為20.29億畝,2012年下降為20.27億畝,2013年為20.26億畝,每年因城鎮化、工業化占用600萬畝。雖然我國耕地保有量連續5年超過20億畝,但是在城鎮化過程中,耕地保有量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
據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洪濤教授介紹,2010年和2020年,全國耕地應分別保持在18.11億畝和18.05億畝,這兩個數字是剛性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強化規劃和年度計劃管控,嚴格用途管制”。這些都是寫進法律和中央紅頭文件的,是中央領導反復強調的,同時也是不斷加大問責力度的,但還是有人在大膽踩紅線。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12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8814.4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有3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突破1000億元。如此巨大的土地財政蛋糕,是導致地方政府大片違法占用耕地的直接誘因。土地出讓金全額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成了地方政府不折不扣的錢袋子。有數據顯示,近10年來,隨著各地土地出讓金的持續攀升,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土地出讓金儼然已成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有些地方已上升為“第一財政”。
報告認為,耕地保護始終是國土資源部門最重要的職責,尤其在堅守“18億畝紅線”面前不能退縮。為此,應建立一套圍繞保障“18億畝紅線”的耕地保護戰略政策體系。為此,宜建立三級耕地資源保護保障體系,根據耕地保護的形勢和壓力進行統籌安排,第一級為以土地用途管制為核心的耕地保護防衛體系,強化監督檢查及責任追究制度,防止耕地污染和地力衰退。完善征地制度,減少耕地征用行為。第二級為土地整理和集約利用為目標的耕地保護預防體系。強化市地整理和農地整理,適度開發未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占用的經濟成本。第三級為以全面提高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的耕地保護體系。從宏觀層次提高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水平,編制國土規劃,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改革城鄉二元體制,提高耕地與非農地的集約利用。完善財政收益分配制度,建立耕地資源保護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