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農墾系統有3200多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包含土地的國有資產總值高達7500多億元。與整個農業改革、國企改革相比較,農墾改革明顯滯后,農墾下屬農場不僅有從事生產的農墾職工,而且還有學校、醫院,甚至有派出所等機構。
一位農業部的知情專家稱,下一步推進農墾改革,就是要將農場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區管理等社會職能剝離,劃歸至農場所在地的政府部門管理,讓農墾專心搞農業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目前農業部方面已經制定了農墾改革方案,具體的發展路徑是,以谷物、天然橡膠、奶業等三大農業戰略產業為發展重點,探索培育國際大糧商計劃;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爭取農墾土地年生產的商品糧能達到1000億斤,約滿足35%左右的國內城市人口的口糧需要,同時,培育2~3家農業企業集團進入世界500強。
部署改革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墾系統共有34個墾區,2000多個國有農場,9186萬畝耕地。農墾耕地約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4.5%,去年全國農墾糧食總產量688億斤,核算下來,占當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5.7%。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徐小青告訴經濟觀察報,雖然從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兩方面看起來,農墾的占比都不大,但是農墾生產的糧食有90%是商品糧,而且絕大部分是口糧,是品質較好的粳稻,對穩定國內大米市場價格有一定的作用。
農墾系統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自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中國政府就開始在邊疆以及各省份建立國營農場,由此形成了經營職能與社會職能相結合的農墾管理體制。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之后,農墾系統形成另一個獨立的相當龐大的國有農場體系。
據上述農業部專家介紹,現在全國農墾系統有3200多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包含土地等資源性資產,這些國有企業的資產也高達7500多億元?,F在國務院在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也對農墾改革極為關心。
今年5月,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等人的陪同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就農墾改革發展問題在廣西進行了調研,強調要完善農墾管理體制、經營體系和運行機制,培育大型農墾企業集團。
遵照國務院領導的指示,7月以來,由農業部牽頭,中農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社部、國土部等部委聯合組成8個農墾改革工作組,啟動了農墾重大問題調研和文件起草工作。目前農業部方面已經制定了農墾改革方案,基本目標是逐步剝離社會職能,讓農墾專心搞生產,打造國際大糧商,爭取到2020年,全國農墾有2~3家農業企業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有5~10家農業企業集團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
本月底即將召開的農墾改革會議,農業部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在對全國農墾系統部署改革的同時,將推動出臺農墾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文件。
“走出去”戰略
近年來,中國農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其中,農墾農業“走出去”整體規模明顯處于“排頭兵”位置。此番農業部部署農墾改革,農業“走出去”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據農業部農墾局局長王守聰介紹,截止到2013年,全國農墾境外種植面積已發展到400萬畝,種植農作物品種涵蓋糧食、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畜禽等國內主要農產品,企業經營領域涉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貿易等所有產業環節。僅僅是去年,農墾境外企業實現產值194億元、利潤是18.7億元。
黑龍江農墾總局是中央直屬的全國規模最大商品糧生產基地。在農業“走出去”方面,黑龍江在俄羅斯、巴西、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都有糧食種植,目前在俄羅斯種植土地面積150萬畝,總投資超過2359萬美元。據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研究員曲偉分析,預計黑龍江還有在俄遠東租賃承包閑置耕地3000萬~5000萬畝的潛力,可建成一個年產約300億斤的世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
對于農業“走出去”的規劃,黑龍江農墾總局短期的目標是,到2015年,在俄羅斯、巴西、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建設糧食種植、畜牧養殖、木材采伐等類“域外墾區”超過4000萬畝。再往后,黑龍江農墾“走出去”的步伐會更快。
在國內幾大農墾中,海南農墾“走出去”的步伐也較快。早在2009年,海南農墾分別在新加坡設立貿易公司,與東南亞橡膠主產國的橡膠生產企業建立貿易合作關系,通過貿易提高了島外橡膠資源控制能力。海南農墾下屬的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制造企業——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也有近期到國外發展的計劃,到2015年,該集團將在境外生產加工能力達到60萬噸以上。
按照王守聰的預測,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未來幾年,中國農墾將在全球逐步形成內外相聯、產銷銜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一體化產業格局。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