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是指一季水稻成熟之后,收取稻穗并留下植株和根系,再繼續施肥和培育,讓其長出第二季稻子。再生稻一次播種,可以有兩季收成。
此次驗收的再生稻地塊位于灌陽縣黃關鎮聯德村的千畝再生稻高產栽培示范片,示范面積1200畝,是2010年建立起來的超級稻高產攻關示范基地,也是袁隆平院士2012年啟動的超級稻第四期高產攻關項目在廣西的三個攻關示范基地之一。該基地頭季稻品種以Y兩優900、Y兩優2號、湘兩優2號為主,2014年實現最高畝產961.3公斤。
28日當天,灌陽縣再生稻的驗收結果顯示,一季超級稻最高畝產961.3公斤的田塊,再生稻畝產達483.3公斤,實現“一季超級稻+再生稻”年畝產1444.6公斤的超高產量,為廣西歷史最高。
“再生稻施肥少、打藥少,米質好,價格比一季稻高。而且因為投入少,打理簡單,節約人力,所以也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從另一方面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灌陽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陳愛平說。
中科院院士謝華安介紹,種一季溫光資源有剩、種兩季溫光資源不夠的單季稻區適合發展再生稻。他同時透露,我國大概有5000萬畝適合發展再生稻,每年可增加兩百億公斤的糧食。
“人口增加,城鎮化、工業化加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耕地面積的減少,依靠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日益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再生稻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廣西農業廳副廳長韋祖漢說。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