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商超渠道,海獅的售價普遍低于金龍魚。記者在上海的一家便利店看到,900毫升的大豆油,海獅每瓶15元,金龍魚17元。海獅的生產工廠在上海浦東,金龍魚的生產工廠也在浦東,雖然海獅的價格賣得比金龍魚低,但是金龍魚的市場份額反而高出一大截。
現實非常殘酷,上海作為良友的總部,占盡“主場”便利,海獅食用油銷量曾占上海市總量的1/3;2008年后,占有率從第一位一度下跌至第三位。
現在的第一位是金龍魚,第二位是福臨門(也有爭議說是多力)。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品牌,海獅目前大概占有上海食用油市場百分之十幾的份額,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是20%左右。
良友如果并入光明,業內幾乎一邊倒認為對良友是利好。
面對蒙牛、伊利兩大對手的搶逼圍,光明在乳業里創造了莫斯利安一個單品實現近60億元的奇跡,品牌打造與市場營銷能力之強并不多見,這正是良友復興所急需的。
但是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奉勸提出警告:“光明千萬不要讓做光明牛奶的那群人來做良友的油,否則可能會輸得很慘。”另一位行業人士說:“做油不像做奶,做油的水較深,有自有的規律,如果光明進來重組良友,不懂得放低姿態虛心學習,照樣干不過金龍魚、福臨門和多力。”
聯合體短期難見效
中國食用油市場,原來是工廠產能大小的競爭,各大公司曾經也在廣告和市場營銷上激斗得烽煙四起,但是現在如果不在期貨市場上進退自如,很難打開局面。
豐益國際擁有金龍魚品牌,老板郭孔豐和眾多的經營高管時時盯著國際農產品期貨的價格漲跌。
現在中國乃至于全球的食用油市場價格,受美國的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影響較大。這是因為大豆油仍然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食用油種,美國是大豆油的最大輸出國,這在較長時期內無法改變。
業內人士說,豐益國際在農產品期貨市場上經驗豐富,對食用油價格漲跌的預見能力較強,整體上比國內如何企業強很多。豐益國際可以做到只需要期貨賺錢,而后端的銷售可以不賺錢,如果其他食用油企業達不到這樣的運作水平,在競爭上基本無法擺脫劣勢。
中糧集團旗下的中國糧油控股(00606.HK)此前曾經實現過油籽加工業務毛利率14.9%,超出市場平均水平近10%,該公司稱主要原因就是實施了有效的期貨套期保值策略,令毛利率得以提高。
一位熟悉良友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良友有一個較大的短板,就是采購方面的風險管理,領導層一直比較保守,對期貨和期權諱莫如深。因此,良友大豆原料采購成本的控制能力不強,如果做強做大,這個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
首先是突破制度上的條條框框,一家國有企業,這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它涉及到資金風險、經營風險和用人風險。一旦突破制度掣肘,還要建立一整套的風險管理體制,培養或招募風險管理人才,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短時間內,即便光明與良友合并,這個聯合體還難以見起色。
全產業鏈競爭時代
在中國做糧油業務,已經進入產業鏈競爭的階段,買大豆榨油、賣油,在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環境中,產業鏈太短,附加值太低,豐益國際等糧油企業已經將業務延伸到生產日化清潔用品等油脂化工深加工領域。
業內人士說,一些跨國糧油企業,通過特種油脂和油脂化工利潤,拿來貼補一部分終端食用油市場的虧損,產業鏈前后呼應,這種協同效應讓其在競爭中更有利。
良友現在只有中小包裝的食用油業務,沒有特種油脂和油脂化工的業務,而這種局面曾經可以避免。業內人士說,良友當年(2002年前后)在嘉里糧油的特種油脂業務開始布局全國的時候,居然在同一個時間把自己的特種油脂業務(連同廠房設備)一起賣掉了,從此失去了做特種油脂和后續的油脂化工業務鏈條的機會,頗為可惜。
光明如果重組良友,仍然只能先從中小包裝食用油開始做起,也許不一定要重拾油脂化工和特種油脂業務,但在未來的布局和策略上,汲取當年教訓,讓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更有可能走出食用油競爭的紅海。
用“外腦”破局?
良友的食用油市場主要在上海,這有歷史原因。由于良友的主要任務就是保障大上海的糧油供應,從建廠到銷售,都以滿足當地市場為導向,因此,它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太大的影響。
分析人士介紹,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其他品牌開始擠占“海獅”原來的市場,使得良友的壓榨和精煉的產能均出現過剩,迫使其整合原來單獨經營的“東辰”(壓榨加工)和“海獅”(精煉加工),組建了良友油脂集團,實現了從大豆原料采購、加工、產品(豆粕、豆油)銷售的垂直經營,產品銷售市場也外擴至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湖北。
引入“外腦”方面,良友也有嘗試。良友食用油板塊也意識到市場營銷思路及先進人才欠缺,于是也幾次引進了人才,希望能改變落后的面貌,不過效果并不明顯。
光明和良友如果合并只有進行鏈條式的全方位的調整和管理,才有可能站得穩。而這種鏈條式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的統合的人才。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