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在湖北恩施,她的“一榨鮮”已成為當地知名品牌,土生土長的她,無論是人脈還是市場占有率,在當地都響當當。另一方面,她想擴張,讓一瓶瓶“玉米糊糊”走出重重大山登上大雅之堂。
最終,她賣掉自己早年在武漢和上海購置的房產,將公司總部遷至武漢。
鮮為人知的是,向昱萱曾是一名“下崗人員”,靠從銀行貸款500萬元走上創業之路。
“靠山吃山”選項目:
就做富硒鮮玉米汁
寶藍色中長款針織外套,內搭一件黑色半高領毛衣。向昱萱平日裝扮較低調,以藍色和綠色居多。
2000年,向昱萱工作多年的外貿公司進行改制。在此之前,她做過教師,還被下派到基層當過干部。已過而立之年的她成了“下崗失業人員”。
一次偶然機會,她跟隨恩施州政府組織的招商團到浙江溫州考察學習,被當地生機蓬勃的民營經濟所觸動,第一次她從心底萌發出創業的念頭,“溫州企業家都是從最底層做起的,別人能做的,相信我也能做到”。
可是做什么呢?這時,一個扭轉她人生軌跡的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當時任恩施市科技副市長的陳運中。陳運中對她說:“恩施的土壤含硒豐富,而苞谷(當地方言,即玉米)又是最易吸收硒元素的農作物,所以恩施出產的苞谷營養價值更高。”
這句話,讓向昱萱眼前豁然一亮,“碳酸飲料沒有什么營養,都那么受歡迎,我若把本地含硒豐富的鮮嫩苞谷加工成方便飲用的鮮玉米汁,定能打開市場。”
膽大“快跑”遭重挫:
300噸玉米交學費
“現在想想都有點后怕,那時候一心想創業,別的什么都沒考慮”,沒有多少積蓄的向昱萱,用房子做抵押,通過各種關系向銀行借貸了500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湖北希之源生物工程公司成立。
建廠房,買設備,收鮮玉米,請專家研發玉米汁產品。次年,玉米汁、玉米乳、玉米爽等產品陸續上市。
然而,產品一面世就遇到鄉親們的一片質疑:“不就是苞谷糊糊嗎?這也能當飲料?”除了質疑,“一路上的挫折都不想說了”,2003年“非典”來了,公司門可羅雀;2005年,一場意外的機械故障,致使冷庫速凍不過關,她含淚將300噸玉米原料倒掉。
在向昱萱看來,初創企業更應該嚴把質量和安全關,她的產品很快被認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2009年,考慮到品牌推廣效應,她棄用了原來使用多年的品牌名稱,推出了“一榨鮮”新品牌。
為了做到這個“鮮”字,就必須確保每一批次原料絕對新鮮和原汁原味。因此,公司對基地種植的玉米原料,從田間采收到運輸、儲藏,直至進廠,都實行近乎苛刻的精細化管理。比如,采收鮮嫩玉米,是在月光下,或在清晨太陽出來之前進行,為的就是避免太陽暴曬引起原料脫水、變質或受到污染。
果敢“出山”闖武漢:
銷售額翻了20倍
一轉眼,向昱萱的公司已經成長為10年“老企業”,然而,年銷售額卻不到500萬元。
她開始反思,并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恩施只作為原料種植基地和生產基地,把總部搬到武漢;借助大武漢的交通、信息、市場優勢,將產品推向全國。
為了籌措總部搬遷費用,2010年,她不顧家人反對,賣掉了在武漢、上海的房產。
從山里走出來的向昱萱一來到武漢,便調整銷售策略,將能力強的業務骨干派駐到其他大城市成立辦事處,開辟全國新市場。目前,已在華中、華東、西南等地的8個大城市開辦了辦事處。僅在武漢,“一榨鮮”進入的大中型超市就超過70家,終端銷售門點就有6000余家。
年近五旬的向昱萱,對電商業務也別有心得。公司的互聯網營銷、移動網營銷和傳統的地面營銷網絡,已形成三網合一的立體營銷格局。2013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2014年過億元。良好的銷售也帶動了新品的開發,紅豆汁、綠豆汁、五谷雜糧汁等陸續面市,市場迅速打開。“未來5年銷售目標過10億。”向昱萱說這話時,顯得自信無比。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