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究機構稱,占全國糧食總產量近四分之三的800個產糧大縣中,國家級貧困縣超過百個,貧困人口達3600萬。這表明我國糧食產量與縣級財力“糧財倒掛”現象已很明顯,并可能給糧食安全帶來隱患。
按照我國糧食區域布局,糧食產量和調出量已逐漸向主產區和產糧大縣集中。目前13個主產省的產量占全國的75%,調出量占90%,33個產糧大市產量占全國的43%。但是,作為糧食主產區的市縣,在財政收入上卻總體偏小,主產區農民與主銷區農民收入差距也呈擴大趨勢,一些市縣連承擔中央農業項目配套資金都很困難。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近五年農業項目配套資金累計達到1.4億元,地方財政壓力很大。目前不少產糧大縣都面臨糧食貢獻大、財政收入少、經濟較落后的困境。
糧食安全絕不能以犧牲主產區為代價,確保糧食產能,就要更大地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近年來,中央已逐步采取措施改變這一狀況。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降低或取消產糧大縣直接用于糧食生產等建設項目資金配套;同時,國家增加了對商品糧生產大省和糧油豬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鼓勵主銷區通過多種方式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基地;許多地方在支持產糧大縣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中也出臺了不少政策措施。這些舉措,對扶持產糧大縣盡快走上經濟強縣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從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等方面著手。一方面,糧食生產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相對其他商品,糧食生產占用水土資源多,價格卻偏低,國家對耕地用途控制嚴格,產糧大縣其他方面的建設發展就會受限。另一方面,糧食主銷區和消費者從中獲益但并未支付相應成本,糧食主產區和農民卻因糧食生產損失了一部分發展權益,因此有必要建立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通過補償機制提高主產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利益補償機制的建立一方面要靠中央,一方面也要靠主銷區。近年來,中央財政已經加大對主產縣的轉移支付,強化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但不少主銷區還存在放松糧食生產、忽視糧食流通、過度依靠中央和主產區的現象。今后利益補償要在聯結主產區與主銷區利益方面尋求突破。一方面,通過完善糧食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補償主產區調出的商品糧。另一方面,通過產銷合作,鼓勵主銷區在主產區收購、儲藏或代收、代儲,建立更緊密的產銷關系,讓糧食生產者分享加工、銷售的收益。建立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目標是,使主產區種糧不吃虧,讓重農抓糧的地方得實惠。
對產糧大縣自身來說,解決“糧財倒掛”還需要其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政策優勢轉化成發展紅利,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從實踐來看,有許多產糧大縣比如江西南昌縣、湖南長沙縣等,不僅糧食上去了,也成了經濟強縣、財政強縣??梢?ldquo;糧財倒掛”并非絕對。如何既發揮種糧比較優勢,擔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也讓地方財政逐漸擺脫“種糧受窮、農民不富”的窘境?這就需要產糧大縣立足資源優勢、吃透政策、摸清市場,依托糧食謀發展,把產糧與富縣畫起等號。這樣,越來越多的產糧大縣才不會為“要糧”還是“要錢”而糾結。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