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調研人員深入寶雞市蕎麥主產縣麟游的九成宮鎮桑樹源村和豐源村一帶,考察塬地蕎麥的種植情況;下午來到招賢鎮招賢村一帶考察山地蕎麥的種植情況,并與地方種植戶和農技人員進行詳細交流。
通過調研組了解,目前寶雞市麟游縣蕎麥種植面積8000畝左右,個別年份能達到15000畝左右,主要種植方式是撒播,前茬作物以小麥為主,蕎麥收獲后第二年種植春玉米,實行小麥/蕎麥/玉米兩年三熟制輪作;主要栽培品種從平涼引進的平蕎2號,也有一部分地方品種;畝播量3-4kg,留苗密度2-3萬/畝,個別田塊種植密度達到4萬/畝;一般單產達到50-100kg;蕎麥收獲后主要用于自食,主要產品是蕎麥面、蕎麥米和蕎麥殼;主要的食用方式是麟游的饸饹面、節節面和搓棒棒等地方食品,目前還沒有蕎麥加工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品種混雜嚴重,田間表現紅花和白花的各占一半;二是種植方式比較落后,仍以撒播為主,播種深度不均;三是沒有加工企業,產品附加值無法提升;四是信息不對稱,蕎麥的主要產品蕎麥米、面和殼賣不上價。調研組提出,一是引進高產大粒型的蕎麥新品種,在確定主栽品種后進行農技農藝結合,以優種保優質;二是,推廣無公害蕎麥生產技術,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發展綠色種植,以優質保優價;三是促進農企結合,按照企業要求種植品種,開發寶雞市蕎麥新產品,提高蕎麥產品附加值,以企業保發展。
通過此次調研,了解了寶雞市蕎麥生產的基本情況,掌握了寶雞市蕎麥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寶雞市進一步的開展雜糧雜豆的科學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