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衛國的輕松緣于今年在赫山區推行的一項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九代”服務:即統一播種育秧、旋耕、機插、大田管理、病蟲害防治、收割、烘干、銷售、存儲九項社會化服務。益陽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衛民告訴記者,該社提供的服務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全程“托管”式,即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務,糧農做“甩手掌柜”,雙季稻每畝服務費1300元,目前這種方式已服務5000多畝水稻;另一種“按需點單”式,糧農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九代”中的任意服務項目。
冷衛國流轉的1300多畝水稻,今年全部交給益陽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全程托管”。7月底,由于稻谷質量好,他將90多萬斤早稻谷子以140元/百斤的價格賣給與合作社合作經營的惠民種業公司,同樣多的種植面積,今年卻比去年多掙17萬元。
為何“九代”服務生產出來的谷子能賣出高價?據赫山區農業局副局長蔡麗環介紹:在“九代”服務中,由于統一種植一個品種,再加上通過“九代”規范了標準化生產,含雜率比較低,純度達到“種用”標準;此外合作社對稻谷的成熟期、收割時間把握得挺準,稻谷的千粒重、飽滿度達標度極高,因而價格較一般的谷子高出5元/百斤。
在赫山區農業局局長孫尚明看來,“九代”服務帶來了水稻生產“兩低三高”:社會化服務使農機閑置率低,統一采購生產資料使農資成本降低;良種育秧、綠色防控、標準化生產使稻谷品質提高,既幫助種糧大戶節本增效,又讓合作社在每個服務環節中都能產生收益。
“從‘自己種’到‘讓人代種’、谷子賣出高價錢,這反映了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由單純生產轉型為全程服務,由重產重量轉變為產銷并重、質量并重。”湖南省農業委糧油處處長周志魁認為,湖南作為水稻大省,要破解“種田如何有較高效益”的難題,就要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而赫山的“九代”模式,既是一條服務鏈,也是一條產業鏈,它串連著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這樣一來,種田比較效益才會高起來,糧農口袋才會“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