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專家科學評估,一畝水稻產生的效益在3800元左右,這其中生態效益占比超過八成。研究表明,農田生態系統能在一定程度上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消納廢物、改善區域小氣候,并且農田土壤具有不可低估的固碳作用。就調節氣候這一生態功能而言,一畝稻田的降溫效果,相當于100臺5匹的空調。就生物多樣性來說,農田是連接城市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緩沖區和隔離帶,既可以隔離和緩解城市生活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移動和棲息的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我們習慣于只把稻谷產出看作水稻種植的收益,而忽視了其背后的生態功能。建立糧食功能區生態補償機制,政府從公共服務補償角度,對水稻生產予以生態補貼,其深層次含義在于引起人們對農業生態功能的重視。
日前下發的糧食產銷工作通知明確指出,從今年起,對市級糧食生產功能區每年每畝補助50元,涉及耕地面積40余萬畝。補貼資金主要用于糧功區設施管護與生態補償,所需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承擔各半。據了解,生態補償的具體實施辦法由市農業部門負責制定。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