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易表示,近幾年,國內玉米淀粉產業持續擴張。不過,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今年國內玉米加工產品市場慘淡。佟易預測,玉米市場的下游需求或將出現恢復性增長。
近幾年,國內玉米產業不斷發展。其中,庫存不斷增加,玉米加工制品也不斷豐富。
國內玉米制成品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飼料,第二是食用,第三是轉化運用,比如玉米粕、玉米油等等。
佟易認為,在國家臨儲政策的支持下,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較高,但加工能力卻在減弱,華北地區的玉米價格相對較低,加工能力相對較強。此外,在政策支持下,東北地區的加工產能或者有所恢復 和增長,因此,國內今年淀粉市場還會出現增長。
“我國淀粉消費量從2004年的1000萬噸,一直增加到2015年的1700萬噸。預計今年的消費還會繼續增長,盡管市場現在很弱,但這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進口替代等等。”我國淀粉的主要銷區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在佟易看來,由于東北玉米的成本較高,較高的淀粉價格,阻礙了東北淀粉向南方的流入。
佟易表示,國內玉米加工產品市場慘淡,主要表現在:一是副產品價格低迷,二是行業虧損狀況加劇。
“在玉米加工產品中,飼料產品占比25%,副產品占比28%,食品原料加工占比達75%。去年,國內的副產品加工市場價格一直處于下跌狀態,玉米皮、玉米粕、玉米油等等產品的價格,都在下跌。”佟易分析認為,價格出現下滑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是飼料需求的減少。
“飼料加工規模在下降,母豬存欄在不斷下降,同時受到美國進口玉米的沖擊,此外,玉米深加工在國內還受到了各種各樣的沖擊、影響,影響企業對糧食的消化和轉化。”據介紹,在深加工行業中,酒精行業、賴氨酸行業處于虧損狀態,果糖行業處于微利狀態,只有味精行業處于盈利周期。
“原因是味精產業前幾年發展狀況不好,一些較大的味精加工企業倒閉了一些。這幾年,因為味精 的加工總量有限,這個運行機制使得味精行業成為了賺錢的主體。”佟易表示。
佟易說,看好行業下游的需求。在他看來,需求減弱,是適應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的常規現象。“但下游的需求還繼續存在,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隨著企業自身不斷轉型升級,整個行業的承載能力不斷上升,在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加工業會走出困境。”佟易表示,玉米深加工產品會不斷豐富,這會增加產業對玉米的轉化;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玉米原料成本也會有所偏離;此外,伴隨著人們健康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玉米加工業下游產業會逐步恢復到一個生機勃勃的發展狀態。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