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市飛龍農機有限公司一次性發往廣西全州縣代理商20臺收糧機。進入7月以來,安陸制造的收糧機、旋耕機等農機訂單不斷,產銷兩旺。
以糧機制造聞名的安陸,如今緣何轉向農機?
糧機之都曾經的輝煌
糧機是安陸人的驕傲。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安陸糧機廠橫空出世。來自上海和武漢的技術與資金,讓安陸糧機廠風生水起,生產的東方紅牌糧機享譽東南亞。安陸糧機廠撐起安陸工業的半壁江山。直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這家紅火的國有企業才漸漸衰落。
老糧機廠雖然沒落,其周圍,永祥、碧山、天星、天明等34家民營糧機及配套企業卻茁壯成長,托起一個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糧機產業集群板塊,塊頭是老糧機廠鼎盛時期的近30倍,年產糧油機械設備4000多臺套,產品涉及成套碾米設備、單機、榨油機、拋光機及烘干機。
安陸因此成為國內最大的糧機產業城。2011年,安陸被授予“中國糧油機械之都”稱號。
讓出第一利稅大戶寶座
安陸經信局一組數據耐人尋味:今年,該市糧機從業人員1700多人,而鼎盛期的2008年,糧機從業者達1.1萬余人。
數字銳減,原因何在?安陸經信局有關人士認為:“近年來,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糧機市場趨于飽和,安陸糧食機械企業生產壓縮,生存困難。”
對此,安陸順昌糧機負責人涂明俊深有感受,他說:“受國外進口油價格影響,我國油料生產企業處境艱難,嚴重影響榨油設備的生產銷售。”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生產的榨油成套設備數量較往年下滑明顯。
糧機產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今,人工成本高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之一。天意電氣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糧機、電氣設備的企業,總經理張安清是安陸“老糧機人”。他坦言,糧機越來越難,15年前,工人工資占企業產值5%,現在達到了15%。
同時,受產品使用周期較長、市場需求有限等因素制約,糧機產業萎縮,拱手讓出安陸第一利稅大戶寶座。
主動與農機耦合發展
殘酷的市場競爭倒逼糧機企業另尋出路。
安陸市農機局局長吳漢生說,“糧機與農機,正由過去不屑合作轉向主動聯姻”。
兩者的耦合發展有其必然性。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加上農機購置補貼,農機產業迎來黃金期。去年,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近4000億元。我省農機工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曾經居全國前三位。我國第一臺手扶拖拉機、第一臺插秧機、第一艘機耕船誕生湖北。
安陸糧機吹響進軍農機集結號。去年4月,飛龍、五星、宏利公司和晨風農機合作社聯合成立“安陸市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湖北永祥糧食機械股份公司聯合宏利機械、順昌糧機、天意電氣注冊“湖北永祥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
2014年,安陸市成立農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農機產業發展基金,與湖北工業大學簽訂“校市合作”戰略協議。該市已確定精量播種機、旋耕施肥機、水稻免耕直播機、低溫循環糧食烘干機等農業機械的發展目標。
目前,安陸市2家企業生產的4種農機產品已進入全國農機推廣目錄,3款產品進入全國農機購置補貼目錄,6種農機產品獲得國家專利。
更多糧食機械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tylerquinnfamilyden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