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縣以推進昆曲綠色經濟示范帶建設,打造全省高原特色農業新樣板為目標,轉變發展方式,落實惠農政策,推廣強科技措施,有效促進糧食生產穩中有升,糧食生產水平整體提高。
糧機_糧食機械_環球糧機網
近年來,該縣雖受連續的暴雨洪澇災害,但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塊,有針對性地指導群眾防洪排澇,組織生產自救,有效挽回糧食損失。在小春糧食生長過程中,抓好抗旱、防凍等措施,使小春糧食獲得豐收。同時,充分利用大春馬鈴薯收獲后的空閑地、大春作物受冰雹或洪澇災害后絕收地、烤煙收獲后空地及果園空隙地等空田空地,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種植晚秋糧食,使晚秋糧食種植面積占晚秋作物播種面積的70%以上,全縣全年糧食生產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2015年,該縣全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完成52.99萬畝,占年計劃的100.36%,比上一年同期增長0.35%;總產量預計達11300萬公斤,占年計劃的100%,比上一年同期增長3.86%。
該縣全面落實種糧惠農政策,調動種糧農民生產積極性。嚴格清理撂荒閑置耕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嚴格落實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種植業保險等惠農政策,充分調動種糧農民生產積極性。全縣完成良種補貼411.8萬元、農資綜合補貼2462萬元,并通過“一折通“全部發放到農戶;積極申報水稻、玉米、油菜農業保險18.8萬畝,糧食保險理賠超50萬元,農戶因災損失得以減少;完成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兌付320萬元,正在落實實施第二批農機購置補貼200萬元。
該縣深入推進科技增糧行動,加大科技措施投入力度,舉辦糧食作物高產創建示范樣板??h農業局為抓好糧食生產,實行良種良法、良田良機四配套,縣農技中心開展“百畝攻關、千畝展示、萬畝示范”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示范帶動糧食均衡增產。狠抓樣板建設,共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全縣共創建高產示范樣板17554畝。其中:水稻3817畝、玉米5000畝、馬鈴薯4520畝、秋蕎3000畝、蠶豆1217畝。通過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樣板示范帶動,挖掘糧食增產潛力,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確保了全縣糧食生產穩定增長。
該縣認真落實科技增糧措施,2015年重點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及配套綜合技術、水稻缽盤育秧及拋擺秧技術、糧食作物覆膜栽培技術、馬鈴薯高壟雙行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作物間作套種技術、特色經作配套綜合技術、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技術、農機作業配套綜合技術、種植秋冬綠肥共306.5萬畝。通過科技措施的推廣,提高全縣糧食生產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