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縣把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突破口來抓,大力發展以稻、麥、玉米為重點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全縣農機總動力達91.5萬千瓦,糧食生產耕、種、收、植保等主要環節作業水平超過了90%。突出抓好了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政策扶持,提高組織化程度。加強了縣、鎮、村農機化組織網絡建設,除上級扶持外,縣財政從2012年起每年安排800萬左右對水稻機插秧、大中型拖拉機、秸稈還田、糧食烘干中心等方面給予扶持。
二是圍繞量質并舉,不斷增強水稻機插水平。水稻機插水平是制約水稻機械化核心環節,堅持典型帶動、行政推動,狠抓機插水平提升,擁有插秧機4381臺,在全省率先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機插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三是突出秸稈還田,提升機械裝備水平。大力推進大馬力拖拉機、秸稈還田機械,加快復式耕整機械、高效植保機械推廣。全縣50馬力以上大中拖2541臺,秸稈還田機1981臺套,耕播一體機1320臺,高性能拉桿式植保機42臺,其它作業機械近千臺套,并配置了1臺無人噴灑機。從提高切碎裝置效能出發,新發展高性能聯合收割機2097臺,有效保證了全縣大面積實施秸稈還田機械配套。
四是依托新型經營主體,推進糧食烘干中心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據科學布點、強化功能、延伸服務的總體思路,加快糧食烘干中心建設。三年來,全縣新發展糧食烘干機111臺套,新增日烘干能力1350噸以上,有效促進家庭農場、全托管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持續健康發展。
五是堅持服務驅動,加快新型組織培育。積極培育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服務主體,每年扶持一批新型農機經營服務主體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農機職業技能獲證獎補工程。開展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培育了一批依法運行、民主管理、設施配套、服務高效的農機合作社,通過合作經營、土地股份、統一服務等形式,推進訂單式、托管式等農機社會化服務。
“十三五”期間,如東將突出以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為主,以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六個主要環節全程機械化為目標,以小麥機械化精量半精量播種、玉米機械化收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高效精準植保、糧食產地烘干和秸稈機械化還田等為著力點,堅持“政府主導、技術引領、裝備支撐、服務保障、協同推進”的發展模式,確保到2020年三大作物的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六個環節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糧食機械_糧食機械設備_糧食加工機械_糧食加工設備_糧食機械生產廠家_糧食機械廠家_糧食機械廠_糧食機械哪家好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