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安徽省3675萬畝小麥由南至北陸續開鐮收割。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各地進度明顯慢于常年。然而與搶收相比,連陰雨造成的小麥水分超標更讓農民著急。按規定,托市收購要求小麥水分含量不高于12.5%,而近期收獲的小麥水分量遠遠高出這個標準。
6月2日,在廬江縣城關鎮,家庭農場主葛義學的1000多畝小麥已收割完畢。他表示,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種糧大戶,今年收獲的小麥含水量都在25%以上,根本無法到糧站銷售。同樣,六安市裕安區再豐農機合作社社長汪幫勝介紹,合作社作業收獲的小麥普遍含水率達27%至28%。
水分不達標,意味著無法享受托市收購的政策,這在當前糧價走弱,市場購銷不旺的形勢下無疑影響農民種糧收益。安徽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黃剛表示,除了少數現代化糧庫,安徽省大部分糧站都沒有配備烘干設備。“潮濕的小麥倘若收進來,就算天晴也沒地方進行晾曬,很快就會霉變。”
目前已經收割的農民,有些選擇烘干服務然后再去糧站銷售,而大部分則直接折價賣給有烘干設備的大戶或者合作社。在合肥、六安等地,水分超標的小麥價格被壓低至0.5元到0.8元一斤。“水分超標太多,全部便宜賣給合作社了,只賣到保護價一半。”在金安區翁墩鄉,一位種糧大戶表示,沒有烘干機,碰到這種天氣產量再高都會虧損。
6月4日以來,安徽省大部分地區天氣轉好,收獲進入高峰期。截至6月5日全省已收獲小麥2305.2萬畝。若天氣情況不利,無疑影響小麥品質和農民售糧。“天氣不好,小麥收上來基本上放一天就開始霉變,最多36個小時就會發芽。”葛義學說。
“烘干機太重要了!再不怕陰雨天。”
——小麥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在烘干,必須加快發展,提高不利天氣應對能力
天氣不利,一些有烘干設備的種糧大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則高枕無憂,甚至可以從中獲利。
6月2日,在六安市金安區翁墩鄉明全農機合作社,寬敞的烘干廠房內,一臺烘干機正轟鳴著作業,鏟車忙著把堆積如山的小麥運到機器旁,2名工人用鏟子將小麥送進烘干機喂料口。由于這是烘干機裝好后第一次使用,廠家的2位技術人員在現場指導。“七八個小時后,烘干的小麥就會由輸送帶送出,裝進運輸車運往倉庫儲存。”社長秦明全說。
合作社倉庫里堆著烘干過的小麥,籽粒飽滿,干燥清爽,與外面略顯潮濕的小麥形成鮮明對比。秦明全介紹,合作社去年剛購買的烘干機,今年麥收就派上了大用場。“5月25日開機至今都在滿負荷運轉,已經烘了300萬斤麥子。我這一臺機子能保證全鄉近一半的小麥烘干!”
小麥烘干機_小麥烘干塔_小麥烘干設備_小麥烘干機價格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