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小麥收割工作已推進到河北、山東等省,我國最大的小麥主產省——河南省麥收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湖北、安徽、江蘇、河南4省先后啟動了小麥最低價收購預案。
從表面上看,今年新麥收割、出售、收購、儲存等工作進行得很順暢,小麥生產形勢似乎較好。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今年小麥生長期間,南方產區出現較嚴重的病蟲害,在小麥收割期間,多個產區出現陰雨天氣,特別是北方主產區還出現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新麥產量、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麥收期間,一天三場雨,很多來不及收割的小麥在穗上就發了芽,搶收到家的小麥由于水分偏大、涼曬不及時而出現了萌動和發霉現象。”河南省獲嘉縣農民張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今年小麥生長期間,風調雨順,但眼看著小麥成熟了,降雨卻一場接著一場,今年種麥肯定是白忙活了。
記者在小麥主產區采訪了解到,隨著新麥收割工作不斷推進,新麥產量、質量日漸明朗,雙雙下降已成定局。
分區域來看,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南部產區新麥不僅受到陰雨天氣影響出現大量發芽現象,而且赤霉病等造成小麥赤霉病籽粒占比較大,很多南方產區新麥無法達到市場需求標準。在北方產區,如河南省許昌市以北等地,由于小麥收割期間暴雨不斷,很多小麥出現倒伏和發芽現象,初步估計超過三分之一的新麥不符合市場需求標準。當前河北省、山東省等更靠北地區的小麥正進入收割高峰期,雖然這些地區的小麥成熟期較晚,前期降雨對其損害較小,但據氣象部門預報,在河北省等產區小麥收割期間,陰雨天氣偏多,這些地區的新麥產量和質量也令人擔憂。
“新麥質量大幅下降,收購上來的新麥找不到下家,即使價格一落再落,但誰也不敢再收了。”記者采訪小麥收購商、貿易商時經常得到這樣的回答。目前,在國內小麥主產區,“雨前麥”收購價較為穩定,到廠價維持在1.17—1.19元/斤,市場采購需求較為旺盛;“雨后麥”各產區收購價格存在較大差異,部分產區收購價已滑到0.90元/斤左右,但市場需求低迷。
江蘇省南通市小麥經銷商李長遠告訴記者,發芽的小麥只能做飼料原料或加工酒精的原料,但當前市場主流價格還沒有形成,有關機構也沒有針對今年新麥質量普遍下降的情況采取措施,經營小麥的各市場主體都在觀望。
從湖北、安徽、江蘇、河南4省最低價小麥收購的情況來看,雖然收購預案已經啟動,各受委托收購庫點也公布了,但收購進度緩慢,部分受委托收購庫點甚至還沒有收到任何劃撥的資金。據記者了解,由于大部分新麥不符合收購標準,部分受委托收購庫點無奈只好停收。
新麥質量差,市場上沒人要,種麥農民只好把新麥存放在家里,種麥收入減少已不可避免,業內人士建議有關機構及早采取措施來幫助農民減少因災損失。
小麥烘干機_小麥烘干塔_小麥烘干設備_小麥烘干機價格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