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等主辦,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花生油葵花籽油系列國家標準制修訂研討會在山東煙臺召開,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龍伶俐,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等出席并講話。
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主任、武漢輕工大學教授何東平表示,《花生》、《花生油》、《食用花生餅粕》、《花生濃縮蛋白》、《葵花籽》、《葵花籽油》和《葵花籽餅粕》等7個系列國家標準,將在2017年完成修訂,2018年發布實施。
龍伶俐在講話中說, 2002年5月28日,我們在煙臺就油脂相關標準進行研討和審定,出臺的8個標準代替了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生產什么吃什么”,以滿足人們消費需要來制定標準,對我國食品安全起到了推動作用。
龍伶俐在此間正式宣布成立“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何東平任主任。她要求油脂分技術委員會成立后,要加強對章程、細則的完善,盡快提出新的油脂標準體系,特別強調國務院對木本油料非常重視,總理曾多次批示,在木本油料方面要制定標準體系。
王瑞元在講話中說,花生油、葵花籽油標準是2002年在煙臺制定的,已經14年,這兩個標準為我國花生油、葵花籽油的產業發展起到了規范、引領作用。因為相隔已14年跨15個年頭,為推動我國油脂工業的健康發展,有些標準需要調整補充;花生油、葵花籽油兩個標準是標準中的大標準,是標準中的重要標準,把兩個標準制修訂好,對其他標準的制修訂將起到示范作用。
王瑞元表示,花生、葵花籽是我國百姓喜愛的干果型食品,花生油、葵花籽油是消費者公認的高端食用油脂,其標準的制修訂,更要適合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及對安全、營養、健康的追求。在制修訂標準時,一定要認真貫徹“適度加工”的原則,為最大程度保存油料固有的營養成分和最大限度的防范因過度加工而導致有害有毒物質的產生,我們在油脂重要標準的制定上要起到引領作用。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張建成研究員在作《高油酸花生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中說,高油酸花生有品種基礎,種植分布不斷擴大,用戶高度認可,消費群體層次高,中國將成為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生產國。
張建成對高油酸花生發展提出建議:高油酸品種單產和抗性水平有待提高;加強營養價值的宣傳,培育高端消費群體;健全繁育生產技術推廣體系,保證高油酸特性不變;制定相關行業標準,大力推廣,形成產業化。
我國是世界第一花生生產大國,花生作為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因其營養價值高,食用可延年益壽,俗稱“長壽果”。
何東平表示,制修訂花生油、葵花籽油系列國家標準,對規范花生、葵花籽等相關產品的生產,保障植物油脂質量安全,保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進出口貿易等具有重要意義。
魯花集團執行總裁宮旭州表示,魯花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花生油加工企業,在全國有8個花生油加工廠,花生油年生產能力100萬噸,有1個葵花仁油生產廠,葵花仁油年加工能力10萬噸;集團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82億元,利稅25億元。魯花獨特的5S壓榨工藝,于2013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奠定了魯花在花生油行業內快速發展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它在提高中國消費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更好地保護了中國農民的利益,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為中國花生產業的發展和解決中國食用油短缺問題做出積極的貢獻。
宮旭州認為,國家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要提高產品質量,用“精加工”替代“粗制濫造”,用“高品質”產品替代“地攤貨”,用實實在在質優名牌的產品,打響中國制造。而行業標準的制定恰恰就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魯花將繼續在規范企業行為,提升產品質量,維護行業發展,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起到排頭兵作用。
論壇上,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授予魯花集團花生油系列國家標準制修訂基地和葵花籽油系列國家標準制修訂基地,龍伶俐、王瑞元分別向魯花集團授牌。
煙臺萊陽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陳海波在論壇開始時致辭;標準起草組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薛雅琳研究員和標準起草組武漢輕工大學吳建寶碩士分別作相關標準報告。
業內專家稱,新一輪油脂國家標準制修訂,14年后再次從煙臺啟航。
糧油機械_糧油機械設備_糧油機械廠家_糧油加工設備_油脂機械_油脂機械設備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