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革政策性糧食收儲政策。國家糧食收儲政策要重在鼓勵產銷銜接機制的建立,要通過完善儲備保管費用結算機制等政策,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收儲。要區分不同的糧食品質,采取不同的支持政策,鼓勵優質優價,高質高價,在考慮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要嚴格執行糧食質量標準,使農民承受質量問題造成的市場風險,提高重視糧食質量的意識。
推進糧食收儲模式變革。在繼續改善傳統一家一戶小農家庭儲糧設施的基礎上,應通過“兩代”服務(代農儲存、代農烘干)和“糧食銀行”等多種形式,建立先服務后結算制度,鼓勵農戶在田間地頭將收獲的糧食直接賣給糧食產后收儲中心 或者糧庫,進行統一集中烘干儲存。
在完善物流運輸設施的同時,把收儲重點布局在東北地區、西部產糧大縣等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建設國家“大糧倉”。充分利用東北地區常年氣溫低、冬季漫長的儲糧有利自然條件,集中力量改善東北主產區收儲條件,增加長期收儲倉容。
繼續增加重點地區倉儲設施能力。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倉儲設施建設,支持主產區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建設有烘干設備的儲糧設施。重點支持主產區和產銷平衡區的倉儲設施建設和“危倉老庫”維修改造,重點支持連接產銷區的重大糧食物流通道和節點的設施建設,支持提高糧食庫存監管水平和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智慧糧庫建設。
增強糧食產地加工轉化能力。
要加大糧食的產地加工轉化能力,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畜牧業,特別是東北地區每年“北糧南運”的糧食數量巨大,糧食運到南方大部分用于飼料加工。而主產區發展畜牧業,則可引導種糧農民實現種植、養殖一體化經營,集約化經營,提高糧食的綜合利用效率和增值,促進可持續生態農業發展,增加農業經營收入。
暢通糧食物流通道。建立由國家上層機構統一協調各部委及糧食管理機構,建立和完善糧食行業協會對糧食倉儲與運輸企業的管理。以建設“北糧南運”大動脈為主目標,通過制定散糧火車入關返空運費政策為主要抓手,組織產銷區糧企和大型糧企建立合理的組織形式和利益分配機制,鼓勵產區戰略裝車點和銷區戰略卸車點、糧食集散地的建設,切實推進散糧火車入關運營。
糧食立筒倉_糧食鋼板倉_糧食倉儲設備_糧食倉儲機械_糧食鋼板倉價格_糧食鋼板倉設計規范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