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三個項目核心示范區進行掛牌標示,明確技術路線、主推技術、牽頭專家、執行專家等事項。
二是與3個項目核心示范區的農機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簽訂項目合同,明確對方的職責和義務、權利。
三是完善技術規范。麥秸稈還田方面,主要采取收割機加裝(啟動)秸稈切碎勻拋裝置,控制割茬高度在10cm以下,還田方式采用干旋還田和淺水浸泡旋耕還田兩種作業方式。
四是廣泛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5月6日,邀請淮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石廣躍同志專題講授“小麥秸稈全量還田水稻生產減投增效技術”,來自項目實施點同志,各鄉鎮的農機大戶近60人參加了培訓。還和縣農機化技術學校結合,開展秸稈還田與水稻機插秧技術培訓,上半年,共舉辦培訓班11場次,培訓學員600多人次。
五是編印技術指導手冊。今年5月,結合麥秸稈還田與水稻生產機械化實際,編寫一本技術指導手冊,內容主要包括麥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水稻育秧、機械化栽插、苗期和田間肥水管理等,重點圍繞減投增效進行技術指導。共印刷500本,發放到項目核心示范區、輻射區和本縣種植大戶手中。
六是推廣新型農業機械。截至7月底,灌南縣今年新增收割機146臺,插秧機1179臺,拖拉機17臺,旋耕機61臺,育秧流水線7臺。
七是加快糧食烘干中心建設。3個項目核心示范區現有一個糧食烘干中心,有兩臺烘干機。今年,另外兩個點都將建設烘干中心,湯溝鎮的點在合作社原址上建設,已完成項目設計和基礎建設工作,計劃上4臺12噸烘干機組。田樓鎮的點出資50萬元,買斷10畝農田的50年經營權,計劃上4臺15噸烘干機組。
八是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用12900元購買了三套節水灌溉設備,裝備了3個核心示范區。節水灌溉設備的使用,可以緩解水稻苗期的用水緊張問題,可以實現分片控水,可以減少因秧苗灌水對周邊農作物的影響。
九是舉辦小麥烘干現場觀摩會。6月16日,灌南縣農機推廣站舉辦了一次小麥機械化烘干現場觀摩會,邀請3個核心示范點負責人、部分農機合作組織同志共20余人,觀摩了新集鎮文杰家庭農場的小麥烘干現場。與會同志觀看了烘干現場,詳細了解了小麥烘干的作業成本、烘干注意事項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