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主辦、山東金勝糧油集團承辦的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2017年會長辦公(擴大)會議在山東金勝糧油集團隆重召開,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常務副理事長胡承淼、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執行會長何東平及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專家組正副組長、部分常務理事等學會領導、專家、學者及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山東魯花集團等幾十家國內知名企業同仁參加會議,與會人員逾百人。
會議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執行會長、武漢輕工大學何東平教授主持,莒南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乃然致歡迎詞,山東金勝糧油集團總經理高冠勇致辭、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講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做了題為《2016年我國糧油生產供應情況及2017年油脂分會主要工作安排》的報告。近些年來我國的油料生產發展較為穩定,油料的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仍然跟不上油料油脂消費的快速增長。
據悉,2016年我國人均年食用油消費量為24.8千克,較上年的24.1千克提高了0.7千克,也就是說5L裝的大桶油,人均每年要吃掉5桶還要多。記者看到,1996年我國人均年消費食用油只有7.7千克,10年來穩步上升,共增長了222%。不過,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人均消費量還不算太高。據悉,美國人均用油34公斤、馬來西亞32公斤、臺灣30公斤、歐盟29公斤、阿根廷27公斤。國內消費量仍有增長空間。
2015-2016年,豆油、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其他油脂的食用消費量分別占國內食用油食用總量的42.6%、25.4%、11.1%、8.3%、3.9%、8.8%。豆油仍然是食用油消費的主要品類。從食用油總消費量看,2015-2016年度,我國食用油的食用消費量為3075萬噸,工業及其他消費為338萬噸,出口量為13.5萬噸。而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6年我國利用國產油料的榨油量為1105.5萬噸。據此計算,我國食用油自給率為32.3%,與上年又下降了1.9個百分點。
由于消費量逐年攀升,自給率較低,近十年來,我國進口油料油脂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據海關統計,2016年,我國進口各類植物油總量為688.4萬噸,較2015年減少150.7萬噸。其中,進口大豆油56萬噸、菜籽油70萬噸、棕櫚油447.8萬噸、葵花籽油95.7萬噸、花生油10.7萬噸,橄欖油4.5萬噸。值得注意的是,進口葵花籽油已超過國產葵花籽油的產量在進口植物油中數量僅次于棕櫚油位居第二。另外,其他一些小品種的油料油脂進口開始呈現一定數量,如亞麻籽油、紅花籽油、椰子油、蓖麻油等。